专项资金申报不能“爱哭的孩子有奶吃”——代表热议财政转移支付
2013-03-06 15:43 李代祥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黄晓夏 黄晓夏 |
分享到:
|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李代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如何使财政支出更加科学,在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天津代表团里热议的一个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冯淑萍说,国家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当重视,近些年来对民生的财政投资很大。中央财政支持地方民生发展的支付,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完成。按有关规定,目前共有287个专项,数目较为分散,在全社会都讲厉行节约的背景下,如何把这些专项转移支付投入用到“刀刃”上,发挥出最大使用效率,是一个很大的现实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怀远说,中央专项转移支付涉及项目多,相关部门人手有限,要真正严格核查项目很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自觉、严格申报。他以自己十多年前的一段工作经历举例说,当时某地申报“网围栏建设”专项,结果那些话说得好听、腿跑得很勤的地方,围栏围了一层又一层,而另一些地方却根本围不上。 冯淑萍说,专项资金在申报、核查、审计等管理环节的确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新增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新增了50%,加快财税制度改革,创新财政转移支付,显得非常迫切。 肖怀远建议,专项资金的申报不能让“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要加大主导,尽力向重要的民生领域倾斜。对于农村孩子“营养餐计划”等行之有效的办法,要继续坚定实施。同时,对于关系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的大问题,诸如一些城市所存在的学校操场缺乏、健身器材不足,影响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质成长等现实问题,也要加大财政投入。 冯淑萍认为,财政转移支付的前提是财权与事权分开。当前,对于社会反映强烈、事关公平正义的大问题,比如养老、义务教育等,要勇于改革创新,适时考虑一些项目的事权上收,以便更好地实现全国统筹。她举义务教育为例说,如果实行中央统一管,不管学生在全国哪个地方,都可以享受到一致的、统一的义务教育投入,避免地区发展差异悬殊造成地方对义务教育投入的悬殊,影响到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公平,也为解决孩子异地入学难创造条件。 |
相关阅读:
- [ 06-26]我国拟修改预算法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 11-28]校车能否纳入公车系列
- [ 10-25]重庆确定脱贫时间表 市长批官员不思进取误国误人
- [ 10-07]各地驻京办变相潜伏京城 专家分析认为堵不如疏
- [ 09-17]山西下达专项资金支持2万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 [ 08-26]重庆强化财政扶持推进贫困县脱贫“摘帽”
- [ 07-12]印度出台节约财政开支措施
- [ 07-01]中央“三公”经费首次公布 公车等共耗资94.7亿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