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两会策划: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面临“提质”挑战

2013-03-06 07:13  肖媛媛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分享到:

中新网3月6日电 (肖媛媛)医疗、养老是当前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看病难看病贵、医药改革、养老金双轨制、延长退休时间等话题频频引发热议,折射出民众的殷切期待。中国民生改善已显现出明显成效,但如何由量变转化成质变——彻底地实现全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景?尚有待制度解答。

医疗养老保障网织就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渐实现

2012年,中国构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13亿、占中国人口总数95%的民众享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病有所医”正在成为现实。此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三大养老保险为中国百姓织就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网也让“几千年来亿万群众‘老有所养’的梦想首次在制度上得到了实现。”

中国新一轮医改历时3年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取消了以药补医机制;公立医院改革也进入了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阶段。“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得到了初步缓解。扩大大病保险范围、实施一般诊疗费、探索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多项举措的出台,不断填补保障空白、解决保障难题。

国家统计局民调显示,逾八成居民家庭认为,近年来看病就医方便程度得到改善,个人看病报销比例提高。

张鹏的岳父是山东鱼台县的一个农民,2012年11月因脑出血住院1个来月。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时结报”,出院时他只向医院交纳了不到一半的费用。新农合让原本看不起病、不轻易就医的农民“敢看病”,成为中国医改深化成效的一大缩影。

近年来,政府在保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且更多包含普惠性的制度安排正“在路上”: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对养老双轨制进行顶层设计等……百姓的民生诉求也全面升级,从追求温饱向更高层、多元化诉求发展。专家指出,政府仅在保民生底线上做的工作还不够。

日前,有媒体报道“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将全面推行”引发热切关注,虽然这一消息随即遭卫生部否认,但却获得了绝大多数网友的支持响应。这则“最美误读”正反映出当前民众对医改的更为深入的美好期待。

公平配置医疗资源、完善的医保及医疗环境和水平、更多的医疗投入,是网友对当前中国的就医环境最为期待的改变。而如何更好地解2亿人口养老之忧,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农村、失独家庭等群体的养老问题,则是国人对破解“中国式养老”的憧憬。中国民生改善所取得的现实成果与民众感受和期待尚有不小差距,想要真正彻底地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既需要制度发力,也需要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协力。

推进医疗养老改善滞碍待解 面临“全面提质”挑战

中国医疗养老等民生改善任务迫在眉睫,迫切需要解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行精细化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等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1月在国家发改委调研时指出,“社会保障最重要的是医疗和养老,要扩大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

当前,医改正在向纵深推进,养老保障也面临“全面提质”的挑战。一些制度设计中没有覆盖的问题不断显露:城乡差距难弥合,资源分配不均衡,失独家庭等群体医疗养老问题凸显,以及政策落实过程中不断暴露出的弊端等等……改革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

“先看病后付费”模式难推广的现实,正是当前医改滞碍的表现之一。专家指出,卫生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和医院利益权责不清、无法取得共识,导致“医改成了‘小医改’,推行一个新政策尚难,何况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

同时,中国养老环境改善也有其掣肘之处。有媒体指出,从“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公平”与“提质”无疑是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成功转型的“七寸”。制度碎片化、资金和管理服务能力,则被认为系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提质”的最大痛点和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民生改善难题呈现出了时代性特点。流动人口、留守人员、失独家庭等群体的医疗养老问题,以及中国严重老龄化背景下的“未富先老”严峻形势,都亟待制度进一步修缮。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改革是渐进式的、累积式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踟蹰不前,绕着矛盾走。”

代表委员热议民生改善 全民协力共商“良方”

民生是历年两会的关注热点。包括医疗、养老在内的民生话题在今年两会上依旧受人瞩目,人们期待着从两会上传来更多的利好政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针对民生保障再提要求,以推进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而代表委员、网友百姓也纷纷建言献策,希望为中国医疗、养老大环境的改善探求新的方向。

“虽然‘先看病后付费’并未全面推行,但试点就已经代表着改革的方向。”评论指出,推行这一模式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一大善政,如能落实并配套相应制度既能解决很多医疗问题,还能缓解医患矛盾。

此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医、办养老机构的呼声渐起。2010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4年提及鼓励社会办医。

代表委员们也关注到了基层、农村医疗养老的窘境。政协委员赵本山指出,“农村看病难还比较严重,有的就算参加了新农合,但因医疗条件较差,不少人小病拖、大病扛。农民养老也是个大问题,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从而导致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恶性循环。”

“医改的重点是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做文章。”医改,也成为许多代表委员建言的对象。他们建议,要消除社会资本准入医疗领域看得见、难进入的“玻璃墙”障碍,改革药品招标制度和医保支付制度。还有代表建议,大医院办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阶梯就医形式。

中国承载着“百姓对医疗养老环境改善的期待”负重致远,医疗、养老难题的解决绝非朝夕之功,但民众对它的期待却是又好又快。如何弥合民生改善推进效率和民众期待之间的差距?期待新一届政府的解答。(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