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讯 

春节的传说

即时 | 2022-01-25 16:09

竹报平安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古代的贺年卡

即时 | 2022-01-25 10:19

山水纹名片夹(民间刺绣)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我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三国时的除夕

即时 | 2022-01-25 10:18

三国时,刘备的蜀军与曹操的魏军厮杀得极为惨烈,但在战场的小角落里,却发生了许多令人动容的小故事。

一天晚上,刘备的蜀军与曹操的魏军正在各自战壕里,拿着弓箭指着敌方阵营,战役一触即发……那天晚上,刚好是除夕。一个蜀军的士兵回头看着战壕里受伤的战友,又看了看自己身上在白天才因被弓箭射伤而绑着的绷带,忽然想起了自己初懂事理时在家乡过除夕的情形,想起了他的父母,想起了老家,不知不觉间热泪盈眶……他情不自禁地张开口,不是开口喊杀,而是轻轻地哼着《共内人夜坐守岁》那首古诗曲子。

这一哼,居然牵动了大家的情绪,有人开始跟着哼,一个,十个,一百个,一千个……最后,全营的人都开始轻声唱起来:“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随着阵阵晚风徐吹,歌声渐渐传到了魏军的阵营,魏军里也有人想起了那天是除夕!渐渐的,徐君倩的《共内人夜坐守岁》的歌声也开始从魏军战壕中传出…… 忽然间,一个蜀军士兵从战壕中激动地站起,眼角泛着泪地向魏军阵营大声祝贺新年,雄浑深厚的声音划破原本寂静的夜空。不一会儿,魏军也有人站起来响应……

紧接着,两军阵营一阵欢呼!几乎所有的士兵都把弓箭丢到一旁,一起流着泪,唱着家乡的除夕歌曲,一起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一个小时之后,有两个魏军士兵抬着一缸白酒走到蜀军阵营,满怀深情说:“今天我们将军说不打仗了!弟兄们要过除夕,他们派我们拿一缸白酒来与你们分享!”——那天,两军没有人发出一支箭,因为没有人拉得下箭弦……

这真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也让我感触颇深。

如果原本应该激战的两军,都能够因为除夕的原因而休兵了,那么,在人生旅途滚滚红尘中剑拔弩张的竞争双方,能否在这一天来个拥抱呢?再把范围给缩小一点,如果原本应该激战的两军,都能够因为春节的原因而休兵了,那么,原本在办公室里敌对的两个人,原本因为一点琐事闹得形同路人的两家人,能否也借这个温馨的时刻跟对方问个好,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呢?

心胸开阔,心怀坦荡者,人敬人爱;心胸狭窄者,人人避而远之。人生在世不必为一些芝麻小事而耿耿于怀,更不必大动干戈,忍一时风平浪静,这样既不伤大雅,也减少彼此的不快!用宽容的心来看待别人的诋毁流言,时刻保持宽容的心态!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舒服、自然!

春节的本质不是狂欢,不是五光十色,春节的本质是“爱”。(李阳波)


桃符的传说

即时 | 2022-01-25 10:17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门神的传说

即时 | 2022-01-25 10:16

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旁,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上。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就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唐太宗的大将秦琼(叔宝)、尉迟恭(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门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