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幻灯 > 正文
“青”力而为 志愿同行
2024-11-27 16:20:51 张书楷 邓文艺 赵珊珊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陈玲汇  

宁德师院团委把大学生志愿服务融入学校“三全育人”格局,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丰富志愿服务项目体系,为青年学生服务社会提供更多实践平台,常态化推动大学们在志愿服务实践中感知国情,民情,接受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

宁德师院大学生志愿者在动车站开展志愿服务 李嘉睿 摄

在宁德师院,参与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以爱为名,以青春为引领,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校园风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田间地头、社区小巷、城市的重大活动等有需要的地方践行志愿服务。

宁德师院有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学生分会等志愿服务组织,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建立了省级和校级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基地。培育了后山夜校、绿点环保等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

据统计,2024年宁德师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场次1824次,参与人数近6万人,服务时长11300多个小时。大学生用青春的热情传递爱的力量,展现新时代大学生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

场景多元 服务内容“接地气”

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进乡村,服务内容更“接地气”。在市区迎宾社区、亿利城社区、南祭公园等地方,宁德师院的大学生协助工作人员清理楼道内的垃圾和杂物。“阿姨您好,这个属于厨余垃圾,应当丢在这个桶里!”“塑料袋会污染环境,请您以后注意不要乱扔!”社区内,一个个红马甲面带微笑,向商铺和居民发放垃圾分类、防诈等宣传手册,普及相关知识。

在金泰园养老院,大学生志愿者陪老人唠家常,开展趣味活动等,为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一抹亮色。“与爱同行”湖滨社区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宣讲乙肝丙肝等疾病防控知识。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走进市博物馆,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义务讲解文物的历史故事;校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联合大门山派出所环东湖巡防队开展自救互救知识、反诈知识普及进社区等活动。

在霞浦县柏洋乡董墩村,宁德师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为当地村民义务维修各种小家电,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给同学们点赞。

宁德师院立足群众需求实际,引导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领域、服务内容、服务场景等方面不断延展,让群众切身感受到“雷锋就在身边”。

乡村支教 传递温情

“我最喜欢戴眼镜的那个老师!”五年级学生许在银特意用手指了下,“像我的哥哥一样。”她口中哥哥一样的老师叫于磊,是宁德师范学院“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班、读书社和大学生村官助理志愿服务队成员。每年寒暑假,宁德师院的大学生志愿者都会如约而至走进乡村的各个学校开展义务支教。

师范教育是宁德师院的特色和亮点,宁德师院的大学生充分发挥艺术和师范专业优势,在东侨湖滨社区、蕉城飞鸾镇、周宁川中村、古田大甲镇、福鼎赤溪村等地调查研究,开展教育关爱、劳动教育、红色教育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在福鼎赤溪村,宁德师院的后山夜校已经连续八年接力在当地开展义务支教。

“一届一届的接力支教,既是爱心的传递,更是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林羽焕说。

宁德马拉松、世界储能大会、旧衣物回收、环保集爱……宁德市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里,总少不了“小青柠”的身影。宁德师范学院将志愿服务作为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为志愿者提供线上、线下培训,打造一批专业、热情、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

“同星共融”孤独症青少年社会融合帮扶项目获评市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天生我才”大龄孤独症青年就业支持项目获评市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省志愿服务大赛金奖、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悦纳不同”孤独症儿童普校融合教育支持项目获市第三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一个个品牌化的志愿服务见证着宁德师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助推志愿服务走深走实,推动志愿服务水平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闽东日报 张书楷 邓文艺 赵珊珊)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