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宁德文明网> 宁德要闻> 正文
畅通振兴康庄道 乡村发展“依”路歌
2024-07-31 17:22:13 茹捷 缪星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陈玲汇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霞浦“东海1号”线上,驱车驶入,沿途是霞光浸染的滩涂、美丽的乡村和吸引众多游客驻足的网红打卡点,每一次转弯都能带来不同的风景。如今,这段滨海大通道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带热了周边民宿、餐饮、农业观光等产业,受益群众超16万人。

霞浦县东海1号公路

“东海1号”线是宁德市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规划建设的一条重要旅游公路,也是宁德市努力提升优化农村路网的一个缩影。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近年来,宁德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在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的基础上,以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努力提升优化我市农村路网。

如今的闽东,一条条蜿蜒交织的“四好农村路”,犹如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为宁德市广大农村不断输送着人气、财气。数据最具说服力,截至2023年底,农村公路管养总里程为10957公里,全市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96%,全市共打造乡镇客货邮融合服务站35个,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40条,实现通村公路硬化率、建制村通客车率、农村公路列养率、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客运线路及乡镇物流节点覆盖率“5个100%”。

政策引领

满足群众新期待

道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牵着民心所向。优质的农村交通运输服务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柘荣县乍洋至石山公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聚焦乡村振兴新形势新要求,超前谋划布局,积极探索“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宁德模式”。先后出台《进一步创新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海岛振兴九条措施的通知》《关于支持少数民族乡村振兴五条措施的通知》《关于支持老区基点行政村乡村振兴七条措施的通知》《“十四五”期宁德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市级财政配套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打出政策牵引、资金保障、制度支撑、行业管理同步发力的“组合拳”,推动全市农村公路“四好农村路”持续优化。

解一卷而众篇明,举一纲而万目张。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交通部门对标“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定位,持之以恒、攻坚克难,不断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公路通畅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一条条“断头路”“梗阻路”“盲肠路”等交通瓶颈得到了破解。

“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铺陈开来,唤醒了老乡们脸上幸福的笑颜,充满希望、幸福与活力的乡村振兴之歌在闽东愈发嘹亮。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有出路。沿着省道S207线进入寿宁县下党乡,一派路通业兴的景象。下党农民专业合作社门前,村民们正将一箱箱农副产品搬运上车,通过客货邮班车运送进城。

柘荣县东峰村至东狮山段公路

去年8月,下党至闽浙界公路正式通车,下党乡至浙江庆元县道路里程将由原本77公里缩短至40公里,一跃成为对接浙江的“桥头堡”。曾经“困”在大山里的下党,如今借着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蹚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在闽东大地,像下党这样因路而兴的故事仍在不断续写。2021年至2023年,宁德市共投入2.2亿元,建成农村公路1187公里,完成情况位居全省第二,共计完成316个行政村通双车道公路,行政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从42.6%提升至57.4%;完成434个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从68.3%提升至77.3%。先后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8个(其中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3个)位居全省第一。

2022年9月,在全国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视频会议上,宁德“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成果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的充分肯定,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注入又一针强心剂,“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闽东大地上徐徐铺开。

创新模式

提升管养新成效

7月26日,“格美”台风带来的大雨还在继续。柘荣县宅中乡的农村公路道路专管员徐建斌一大早便冒雨开始上路巡逻。他不时拿出手机对出现路面不畅的情况进行拍照,随后通过手机上传“路掌通”APP。

“路掌通”APP是基层全方位动态监管农村公路路况的利器。自2019年投入使用后,相较于原来的纯人工巡检,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工投入,极大提升了公路管养效率。

福鼎市白琳至八尺门公路

路要走得了,更要走得好,管养无疑是关键。近年来,宁德市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总体目标,聚焦管护“攻难破难”,创新管养机制体制,确保路况质量优良、设施安全可靠、道路通达通畅,助推闽东乡村“因路而畅”。

围绕“谁来管”,宁德市配备县、镇、村三级路长2273名,以“路长+专管员”“线上+线下”模式,建立“巡查、反馈、协调、处置、督查”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实现路域网格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探索“怎么护”,宁德市在严格落实新建、改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三同时”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实施“531”机制,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590公里、危桥改造247座,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如何治”,宁德市坚持“巡查+执法”治路,制定“四好农村路”执法勤务计划,实行全覆盖巡查,并建立联合执法制度,携手公安等相关部门,开展农村公路保护、管理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超限运输。

全盘布局、局部落子。宁德市各县(市、区)由过去满足农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向提供优质服务转变,因地制宜开展管理模式探索。

寿宁县《多元强化保障建好振兴之路》获交通部典型案例推广;福安市“五道五长模式”“乡道管养模式改革”及周宁县“农村公路项目审批机制”获省交通运输厅“四好农村路”交通强国试点成果验收,下一步将作为福建省“四好农村路”交通强国试点成果向交通运输部申报创建……一个个新模式、好做法,不断拓展我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围绕农村公路管养效能提升,宁德市还持续探索科技赋能在公路养护的高效应用——

柘荣县东源至鸳鸯头段公路

升级农村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和APP平台,实现公路养护、应急处置、路政管理、道路巡查等工作协同,构建“智慧+”管理模式,开启“指尖养护”新时代;

引入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处置设施病害,预防性养护使设施“大修”变“中修”、“中修”变“小修”;

采取无人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判别设备,实现后期监测过程中无需量测控制点就可以完成山体滑坡监测……

新设备带来新变化,新技术带来新提升,新工艺实现新突破,使宁德市农村公路管养走出了一条提质、增效、节能的新路子。2023年,宁德市农村公路养护、危桥、安保等三项省对市“两个清单”考核排名全省第一。

交产融合

释放发展新活力

修好一条道路,串联一线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近年来,宁德市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与沿线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休闲体育等深度融合,先后出台了《宁德市“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创建标准》《宁德市“四好农村路”示范乡、示范村创建考评办法》等文件,推动了农村公路从“一路美”向“全域美”蝶变,从“交通线”到“致富线”跨越。

如今的闽东,一条条设施好、环境佳、管养精、服务优、带动足的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拓展了路衍经济,带动了美丽经济,助力了乡村振兴,进一步放大“交通+”综合效益。

古田县环翠屏湖公路

对于农村公路的牵引效应,古田县凤埔乡苏墩村桃州自然村村民们感触颇深。

“桃州自然村曾经是一个交通不便的村庄,整个村庄脏、乱、差。自从环湖路开通以来,村里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苏墩村党支部书记周开灼介绍,凭借环湖路的东风,桃州自然村向美而行厚植生态环境的底色,在加强人均环境整治的同时,先后建成了沙滩、草坪、栈道、房车营地等旅游设施。“整个村庄变得整洁、漂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窥一斑可见全域。桃州村的蝶变无疑是宁德市交旅融合的生动写照。目前,宁德市已成功打造旅游路41条,辐射金牌旅游村庄100个,为宁德市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2023年,宁德市乡村旅游接待旅游人数2238.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9%,全市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05.47亿元,增长33.2%。

福鼎市鼎霞界至南兜段公路

在交旅融合的基础上,宁德市积极探索用好农村路新路径,打造乡镇客货邮融合服务站35个,开通客货邮融合路40条,打通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8+1”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规模突破2300亿元。蕉城、屏南、霞浦、寿宁、周宁通过首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省级考核验收,占比数量居全省首位。

如今的闽东,因路而美的乡村,因路而兴的产业,因路而富的乡亲不断涌现。

“路通到了门前,再也不用为出行头疼了。”

“路修到了地头,采摘的瓜果能第一时间装车发往外省了。”

“有了便捷的交通,村里发展旅游才有了底气。”……

农民们一张张笑脸和质朴的话语,成了对宁德市开展“四好农村路”工作最真实、最荣耀的评价。

穿过青山,越过绿水,“四好农村路”已成为宁德市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幸福密码。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让“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努力为宁德市乡村全面振兴和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宁德实践作出更大贡献。(闽东日报记者 茹捷 缪星本版图片由宁德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