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宁德屏南:以文明之美 塑城市之魂
2023-12-14 10:10:23 叶陈芬 甘叶斌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陈玲汇  

身虽冷心暖矣,天虽寒城美矣。连日来的寒潮却未减宁德市屏南县的“创城热”:漫步城中,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创建公益宣传广告;在道路、公园、广场等地,会发现文明出行、文明出游已成为大部分市民的共识;农贸市场和背街小巷经过整治“美容”,变得干净整洁规范;还有创城志愿者们走街串巷化解居民烦心事 ,倾注真情带来冬日“暖阳”……

屏南东部新区 王志凌 摄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近年来,屏南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始终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龙头工程,严格按照省委文明办的部署要求,以常态长效为目标,将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贯穿融入创城全过程,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城市向上向善氛围更加浓厚。

创城景观小品扮靓街头公园 郑霄 摄

以文明培育推动凝心铸魂

屏南县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汇报展演活动 陈伟杰 摄

赓续红色精神,争做时代新人。近日,屏南县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前往仙山牧场开展红色文化亲子研学实践活动,致力打造情景交融、常学常新、寓教于行的爱国主义大课堂。

活动中,孩子们参观了仙山学习馆,瞻仰了中共闽东北特委、闽东北军分区驻地纪念碑,在讲解员叔叔的带领下,细细聆听、时时驻足,重温党的革命历史,寻找根植于这座城市血脉的红色基因。

屏南,被誉为“红旗不倒县”,福建省26个重点苏区县之一,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拥有革命旧址、旧居和战斗遗址56处。

赓续红色基因,创人民满意城市。屏南县以深厚的红色文化、充盈的红色精神、磅礴的红色力量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加成发力。成立新四军研究会,深入挖掘仙山牧场、双溪岩后、新四军北上抗日纪念碑等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陈祥榕烈士、省级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韩立康等一大批先进人物。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全国道德模范1人、26人获评“宁德好人”;张书岩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陆高翔家庭获评“省级文明家庭”,有力带动了屏南人民的文明素养。

一座城市的温暖与感动,创造者是人,受益者也是人,人始终是一座城市的素养和灵魂。为此,屏南县全面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着眼培育时代新人,为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精神力量。

屏南县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深化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充分发挥理论宣讲轻骑兵、乡村讲师团作用,组建专题化宣讲队伍98支,结合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3·5学雷锋纪念日”“3·8国际妇女节”等节点,通过微宣讲、文艺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深入实施新思想溯源工程,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屏南县仙山牧场(仙山学习馆)主阵地作用,2022年5月开馆至今共接待学员4万余人次,为坚定“两个确立”凝聚思想共识。

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在于今天的少年。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屏南县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内容形式,多措并举助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创新局面——

着力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向上向善、争做时代新人,实现“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全覆盖,推动全县中小学生100%参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召开县级“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发布会,组织开展“优秀少先队员”评选工作,在全县树立210多名青少年正面典型。

完善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组建“屏南县12355青少年维权服务队”,举办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知识讲座、中高考心理减压等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帮助青少年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以县域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为依托,借力高端文创人才团队,拓展未成年人校外美育阵地,提升未成年人美育水平提升。如在前汾溪村启动“乡村美育课堂”公益项目,开展美育活动200多次,带领乡村儿童了解自然和村外的世界。

此外,屏南县还围绕家庭教育工作,以提高家长育儿水平为重点,全方位、多渠道推进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如,成立县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建立家庭教育长效机制,每学期开展普及性家庭教育讲座,提供“一对一”家庭教育咨询、指导与服务,打造“善育教育”服务品牌;善课堂利用屏南县普惠性儿童活动中心和社工、志愿者队伍,打造帮扶社会重点关注未成年人“125”快乐成长品牌项目,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关心关爱特殊家庭未成年人。

以文明实践展现社会风尚

举办“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实践活动 张声平 摄

日前,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民政局、团市委联合主办的“宁德市第四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圆满结束,经宣传发动、逐级推荐、专家培训、专家初评、网上公示、决赛路演答辩等环节,屏南共有5个项目获奖。其中,屏南县寿山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我们一起吧!”志愿服务获得银奖。

寿山乡是省级文明乡镇,寿山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中国传统村落,虽然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独特,但是主导产业不明显,大量劳动力外出,常住人口300多人中,80%是老人、小孩。

2021年,省邮政管理局选派陈进兴到寿山村任职第一书记。驻村以后,陈进兴在走街串巷中发现一个奇怪却又在众多乡村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干部在干、群众在看,还指手划脚”“干部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单一,也就是发发传单、催催任务”等 ,缺乏一个可行、有效的桥梁、纽带。

为了把有限的人力资源带动、整合起来,倡导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1年 10月,由寿山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牵头,以“我们一起吧”为主题,建立一支由乡村干部、党员、群众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以党员为先锋,以志愿者为链条,广泛发动志愿者、群众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来。

众人拾柴火焰高。2022年以来,寿山村先后开展了“我们一起抗疫!”“我们一起写春联!”“我们一起吃饭!”“我们一起修房子!”“我们一起开店铺!”等 30多场活动,让更多村民参与到产业振兴、乡风建设、邻里互助中来。寿山村也获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全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乡村治理先进集体等,2022年,村财收入增加45万元。

“小阵地”赋能“大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也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战略之举。屏南县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因地制宜,整合现有资源,建成县级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1个、实践站160个,形成文明实践全域覆盖网络;建立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危帮困等8支常备志愿服务队伍和N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新村民、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返乡创业青年、乡贤能人等作用,呈现出处处都是实践点、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景象——

熙岭乡龙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公益艺术教育中心、众创空间、四平戏博物馆等空间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发挥各实践点阵地优势,推出乡村音乐节、万物集市、美术展等文化活动150余场,不断丰富群众业余生活。龙潭村常住人口从不到100人恢复到700多人,2022年,接待乡村游客3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13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7600元增加到24800元。

乡野艺校联合中国美术学院在前汾溪村开展“艺术疗愈”教育实践志愿服务

古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网红主播“小田姑娘”“杨美丽”“包菇婆”等作用,开展直播培训,带动农民就业,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回流农村、反哺家乡。目前,屏南县从事直播销售的企业、团队50多个,从业主播200多名,直接带动就业2000多人。2022年,屏南县菌菇产量仅占全国的0.5%,但销售额占抖音全网菌菇销售额的1/3;全县网络零售额达8.69亿元、增长33.1%。

前汾溪村、厦地村和里汾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挥返乡创业大学生作用,连片打造乡村研学线路,依托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社会美育综合实践基地、先锋厦地水田书店等业态,完成片区各村旅游线路规划、导视系统制作和研学课程设计,游客较之前增加了3倍以上……

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时代新风浸润人心。一场场接地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好政策、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次次有温度、有质感的志愿服务,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满意度持续提升;一条条有力的整改举措,让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今天的屏南,广为播撒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种子”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美丽画卷正在铺展开来。

以文明创建构筑和美家园

屏南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施工现场 王志凌 摄

市场内灯光明亮、地面平整,蔬菜区、生肉区、海鲜区等摊位分区合理井然有序,店面广告牌统一规范,干净整齐的排水沟环绕整个市场,顶上也增设消防喷淋管道……时下,走进屏南县中心农贸市场,焕然一新的市场面貌,大大提高了市民买菜购物的体验感和舒适度。

屏南县中心农贸市场建于2000年,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每日人流量很大,涵盖了城区大多数居民的买菜需求,由于年久失修,市场内部环境卫生管理、设施设备都有所欠缺。屏南县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和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结合起来,推动完成中心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

中心农贸市场在升级改造时,通过合理规划,在升级农户直销区的基础上,新增了农产品分类指示牌以及便民自产自销区,进一步明确了农产品销售区域,让群众和消费者安心交易和舒适购物。“改造后的市场干净整洁,相比以前,现在环境好多了,各个摊位分布一目了然,跟逛超市似的,买菜的心情都变好了。”市民纷纷点赞 。

农贸市场的蝶变是屏南县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屏南县坚持全域创建理念,将“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创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以城带乡,不断拓展文明县城创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坚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上持续发力。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三年来,累计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197个,累计完成投资51.43亿元。中心农贸市场改造基本完成,解决了20多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文化东路一期安置房、长坋中路安置房基本建成,文化西路、城东路等路网建成通车,公园小区改造、梨园路无障碍改造提升、部分路面下沉修缮等项目已完成建设;拆除违章搭盖1700多处,新改建雨污管网41.6公里、供水管网35公里,新建口袋公园5个,新增停车位316个、城市绿地200多亩。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探索建立片区党委、“新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六大员”整合、“一村一警种”“工料法”等机制;屏南县152个村落中有2/3以上都保存较为完整,其中中国传统村落25个,被列为2023年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推动社会化认领一亩田,三年累计认领撂荒地5741亩,相关做法在全省以及重庆、陕西等地推广;弘扬文明乡风,大力整治大操大办、乱建坟墓和“黄赌毒”等现象,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殡葬改革火化率保持100%,申报新一届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分别占比71%、100%,龙潭村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屏南县乡村振兴工作考评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公共服务稳步提升。国宝小学、岭下幼儿园、6个乡镇卫生院医技综合楼、总院传染病综合楼投入使用,机关幼儿园、第二实验小学、总院扩容、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搬迁等项目加快推进,出台教育、卫生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教育、卫生软硬件能力和水平逐年提高,屏南一中获评省一级达标高中;全市首家公办公营医养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实现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现有养老床位268张,长者食堂26个;探索社区微治理新模式,建立由群众通过小程序下单,网格化服务平台+网格员核实派单,职能单位限时办理反馈的联合响应工作机制,小程序上线以来,快速办理群众身边的急、难事4756件;市容秩序管控力度持续加强,“牛皮癣”、违规户外广告、共享单车乱停放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电动车挂牌率、两轮车头盔率、斑马线礼让率持续提升。

屏南县工人文化宫 叶陈芬 摄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乡村振兴观察点”落地四坪村;工人文化宫完成主体建设,《乡村造梦记》等本土读物出版发行,举办“四季屏南·乡村有约”系列活动70多场次;全民健身活动扎实开展,体育中心投入使用,十七届省运会获得2金3铜;启动县级影视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全域乡村最佳影视拍摄点100个,入选全省首批20个重点影视外景拍摄基地;短片《传福》在第35届金鸡电影节系列活动之厦门电影论坛上作特别展映,成功举办首届宁德白水洋影视文化周暨屏南“福”文化影视论坛;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11个,畲族火凤凰习俗、端午习俗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创建“绿盈乡村”138个,占比90.7%,其中中级版30个、高级版9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全面落实党政“双河长”制,在全市率先完成200千瓦及以下水电站清理整顿,创新农村小水电生态下泄流量“物业化”管理,重点流域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县乡村三级林长实现全覆盖,森林覆盖率达73.05%、连续多年位列全市第一;是全省少数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均为优良等级的县份之一。

文明始于心,创建践于行。 从“一处美”向“处处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如今的屏南,正在用行动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文明。(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通讯员 甘叶斌)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