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 | 视频 | 福建 | 时评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美国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福建博物院>资讯>文博快讯> 正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创新创造活力

2022-03-08 09:45:00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陈静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创新创造活力

【圆桌对话】

从文化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热播到舞蹈《只此青绿》“破圈”,从三星堆“上新”万众瞩目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备受关注……当前,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人青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如何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唤醒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本刊特邀请三位代表委员就这一问题进行对话。

嘉 宾

潘鲁生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

苏伯民代表(敦煌研究院院长)

魏学峰代表(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

主持人:本报记者 刘江伟

1.“出圈”,展现中华文化持久生命力

主持人:过去一年,优秀传统文化频频“出圈”,受到年轻人热捧。这种吸引力从何而来?

潘鲁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引导和鼓舞全社会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力量,保持对文化理想、文化价值、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产生了春风化雨般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只是典籍式、文物式的存在,也不只是学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存在,更是生活中的习俗、观念、物用、审美,甚至是时尚共鸣中的热点爆点。正因为全社会有普遍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才可以产生这样的文化共鸣。

苏伯民: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其本身就具有持久生命力。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文物遗存自身就包含历史、艺术和科学等多方面价值,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随着文化传播渠道和展示方式的多样化,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我国古代人民的杰出创造,体会中国独特的美学思想。古代艺术之美,与现代大众的价值和审美相融通,能够满足人民对艺术的向往,引领时代美学追求。

魏学峰:中华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无论历史有多么久远,都会激发中华儿女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尤其是借助现代传播方式,传统文化更贴近年轻人的审美取向,实现了在当下的“破圈”传播。

2.融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主持人:我们党在总结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时,提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征程中,这种传承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潘鲁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明遗产、精神记忆和文化心理结构,是构成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将其传承好、发展好,可以使我们保有民族有形的文化意象、文化精神、乡愁记忆、造物智慧,发挥“美教化、厚人伦、移风俗”的积极作用。中华文明积淀深厚,历久弥新,守好民族的文化之根,生活之树才能更繁茂。

苏伯民:优秀传统文化在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方面大有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血脉。弘扬传承传统文化价值精髓,能对培育人民价值信念、培养大众文化情怀、提升人民文化素养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文化遗产历史底蕴丰厚,是文化再创造、艺术再发展的营养源泉。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元素和智慧力量,可以创造、创作更多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文化作品和艺术作品,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魏学峰:时代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坚如磐石的信念、理想和凝聚力。2021年,央视对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的直播,让大家融入“考古中国”这项伟大的文化工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文博界推出了2000余项云展览和数字博物馆等活动,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同时,增强了人民的精神力量。

3.交流,用文化艺术讲好中国故事

主持人:北京冬奥会的“中国元素”受到世界称赞,世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读懂中国智慧。怎样用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潘鲁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包含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特别是通过艺术等形式开展交流,跨越语言藩篱,更加直观生动,往往能够激起情感共鸣,形成思想和精神上的某种联系与认同。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艺术的形式进行阐释和交流,展示一种传统的、生活的存在,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激起共鸣与认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苏伯民: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晶,见证了古代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历程,今天依然可以成为国与国相通、民与民相亲的“通用语”,成为世界认知中国、中国交往世界的“解码器”,对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情感凝聚、精神构筑的重要作用。我们应通过国内外合作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开展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通过举办高质量的国际文化论坛、文化展览等文化交流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广泛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开发、设计、创作、传播不同类型的创新创意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魏学峰:文物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印迹,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抓手。讲好中国故事,要发挥博物馆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文博界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举办了很多次文物展览,加强了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对话。我们要借助科技、新媒体的力量,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不断深化。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照片墙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省博快讯
    更多>>文博快讯
    更多>>展览公告
    关于东南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版权所有-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