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志愿者参与“认养”文物 他们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2022-01-24 16:55:58来源:重庆晚报责任编辑:陈静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喜欢文物、爱好文物,并“认养”了文物。他们将文物“认养”后,不仅要全方位挖掘文物的故事,还要将这些故事梳理好讲给其他人听,日常还要对文物进行巡查……去年12月,“文物认养”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他们究竟是怎样一群人,在“认养”文物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文物背后的代言人 今年34岁的万思源是司法行政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此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文物认养”保护志愿者。说起自己为什么要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主动“认养”文物?他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因此对重庆的一砖一瓦都有特别的情感,并且希望知道这一砖一瓦背后隐藏的故事。 因此,2017年,万思源主动申请成为了一名文物保护志愿者。2018年,“文物认养”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万思源主动“认养”了三处文物,分别是顺昌铁厂烟囱、黄位贤烈士纪念碑和通用机器厂电影院。 “当时‘认养’这三处文物,是因为这三处文物离家近,方便平时巡查,且三件文物之间在历史上还相互关联。”万思源说,“认养”这些文物后,他便开始通过网络、图书馆查询资料、史料等,全方位了解自己“认养”的文物。 梳理完并熟记了“认养”文物的情况后,万思源会将这些文物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并通过在网络社交平台发表相关文章,让更多人来听这些文物“讲”故事,自己则成为了这些文物的代言人。 除了帮文物讲好自己的故事、保护好“认养”的文物外,他还会留心发现身边的文物,以及发现保护不当或被意外破坏的文物等。他甚至还加入了渝中区专业巡查队,针对国家级、市级文物进行定期巡查。 在巡查过程中,万思源印象较深刻的,是2020年底发生的一件事。“我在巡查中发现,沙坪坝区陈家桥附近有一座墓,墓碑上字迹已严重风化,周围全是菜地和建筑工地,而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则只是随意钉在一旁的树上。”万思源调查发现,墓地主人和辛亥革命有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不应任其破败不堪。为此,他写了一篇文章发到个人公众号上。很快,文章被沙区相关部门看到并随即进行了整改。 “重庆是一座有独特历史的文化城市,我希望利用业余时间来了解重庆,保护、发现重庆的文物,并让这些文物讲出自己的故事,让这些故事传承重庆的文化,并留住大家的乡愁。”万思源说。 他们“挽救”了一座古桥 另一名文物“认养”保护志愿者刘朝胜今年50岁,家住渝北区,是国企职员。他“认养”的文物分别是仁睦滩万寿桥、龙溪节孝坊等。说起自己“认养”的文物,刘朝胜觉得他和这些文物渊源颇深。 例如,他“认养”的龙溪节孝坊,牌坊原址在新牌坊立交旁,牌坊前面还有一座人和节孝坊。后因周边开发,龙溪节孝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迁到渝北两路。“记得三十年前,我从这座牌坊前路过,瞬间就被上面精湛的雕刻吸引了,没想到这座牌坊有朝一日会成为我巡查保护的对象。”刘朝胜说,一座牌坊,不仅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似乎也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 “认养”文物后,刘朝胜每月都会认真巡查,文物有任何风吹草动的问题,他都会向相关部门反映,并协助相关部门解决。 除了照顾好自己“认养”的文物,刘朝胜还将保护文物的意识贯彻到了平时的一言一行中。 去年12月,他外出游玩,却意外发现茨竹镇清代古桥回龙桥,在某燃气公司的管道安装过程中被施工方在桥墩上开槽安装管道,对古桥造成了部分损坏。刘朝胜立即对损坏部分进行了拍照取证,第一时间发回文保志愿者服务总队。随后,通过与文物保护相关部门反馈、沟通,最终督促施工方拆除了管道,并对损坏部分进行了修复,相关责任方也得到了处理。 300多志愿者参与“认养” 据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总干事吴元兵介绍,“文物认养”志愿服务项目自2018年启动以来,共招募了1350余名志愿者,其中300多名志愿者参与到了“认养”和日常巡护工作中。 志愿者需对其“认养”的文物每月至少巡查一次,且需提交巡查表,说明巡查情况以及文物的保护情况等。此外,志愿者们“认养”的文物有100处,涵盖了渝中区、沙坪坝区等10个区(县)。每名志愿者至少“认养”两处文物,而一处文物最多五个人“认养”。这样一来,每个文物都将会在交叉巡护中得到更好地保护。 去年底,“文物认养”志愿服务项目凭借其重要意义和取得的相关成绩,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今年,我们将在以前取得的成绩上,进一步发展壮大该项目。”吴元兵表示,他们将壮大文物“认养”保护志愿者队伍,且将细分工作,针对没有时间参加日常巡护的志愿者,将会安排其他任务。“同时,我们将开展重庆历史文物梳理工作,以及组织成渝两地古建筑摄影展。” 吴元兵透露,为了让志愿者更好开展文保工作,昨日他们已上线一款小程序软件。志愿者注册后,可利用小程序的“随手拍”等功能,将日常游玩或巡护时发现的文物进行上传。“这样,就能将越来越多的文物纳入到数据库中,最后形成一个大数据,让各种文物的保护现状一目了然。”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