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现场触摸厚重的历史
2022-01-12 18:30:00来源:光明日报责任编辑:陈静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首场活动35个名额在我们微信公众号上几分钟就报满了,很高兴看到公众对考古的兴趣越来越浓厚。”2021年12月,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连续举办多场考古公益活动,吸引了大量群众的踊跃参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依据考古成果和工作进程不定期举办公益活动,让公众“亲近”文物,让文物“走近”公众。 宝墩遗址 资料图片 在2021年的活动中,观众在考古领队、文物修复专家的带领下,先后走进宝墩遗址、新川古墓群、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等考古工作一线,亲眼见证埋藏于地下的一段段成都历史,近距离了解墓葬中朽烂的漆木器如何焕彩重生。公众探索历史的强烈兴趣被激发出来,考古以更亲切的方式,来到群众中间。 在体验中感悟考古魅力 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宝墩古城,几栋古旧风格的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不久前建成的,集考古修复、整理研究、展示利用、文物库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宝墩考古工作站。 在宝墩考古工作站工作区、文物库房中,观众可近距离体验陶器分类、拼对、登记、修复、绘图等考古工作流程,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考古工作的细致与艰辛。 “宝墩遗址从2009年起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发掘工作逐年推进,新的成果不断涌现。今年年初,在宝墩遗址首次发现4000多年前的疑似水稻田遗址,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对了解成都平原水稻种植史具有重大意义。”宝墩古城工作站副站长唐淼向观众介绍着遗址的意义。 工作人员还向大家介绍了常用考古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展示了宝墩遗址刚发掘出的部分器物,并带领大家一边参观发掘区一边讲解考古知识:什么是灰坑、什么是地层、什么是探方、如何判断年代、怎么提取遗物…… 在发掘区外,工作人员带领大家体验考古钻探,通过探铲钻取地下深处的泥土,观察土质土色的变化,判断不同地层的年代。 而在成都新川古墓群,跟随考古领队左志强,观众在古墓群现场了解汉晋崖墓演变脉络,在文物标本陈列室近距离观察文物标本及画像石棺、观摩考古专业人员制作汉画像石拓片。 “我第一次感觉自己和考古这么亲近。”跟家长参加完活动后,一位小朋友高兴地说。 在参观中了解文物故事 文物残片如何变成博物馆精美的陈列?在活动中,观众走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近距离了解一件件宝藏重获新生的过程。 在这里,被誉为“古蜀第一床”的成都商业街船棺合葬墓漆床,引起了参观者们的极大兴趣。它距今约有2500年历史,造型精美,色泽艳丽。 “刚出土时,漆床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孙杰向现场观众介绍,2000年,成都商业街发现一处罕见的大型战国船棺合葬墓,出土了大量漆木器及竹器,但都被拆成了散件,散落各处。考古人员对散件进行脱水保护、多学科研究、创造性甄别,终于找齐这架床的45个构件,完成了拼接复原,呈现出光彩夺目的模样。 “商业街船棺合葬墓,是目前发现的古蜀最高等级墓葬,出土漆木器是战国漆器中罕见之精品,为公众了解古蜀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审美增添了重要材料。”孙杰说。 孙杰还向观众介绍了文保修复现场的种种检测仪器、修复工具,向大家讲解了利用高新技术修复不同材质文物的方法。 观众还在活动中了解到,古象牙出土后加速失水,会迅速开裂、粉化,其保护是一项世界难题。我们的“文物医生”用改性的有机硅材料嵌封象牙,已成功揭取保护象牙65件,为古象牙保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文物修复真是一项化腐朽为神奇的工作。”一名参观者感叹,以往在博物馆看到的都是精美的陈列,这次了解到它们背后的故事,更增加了对考古工作者的敬意。 在学习中增强文化自信 此次活动中,观众近距离接触的新川古墓群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都是首次向公众开放。观众来到平时难得一见的考古工作一线,了解到很多不为人知的文物故事和考古工作者的故事,学习到了很多新鲜而有意义的知识。 “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很多人认为成都的历史上不过汉。而随着宝墩遗址在内的一个个重要考古的出现,考古人员逐渐构筑起成都平原史前历史脉络。”2021年12月16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考古领队与考古爱好者见面会,唐淼等专家的分享,让台下的观众大呼过瘾。 左志强说,考古工作很辛苦,自己却乐在其中。考古之“乐”不仅有感官与精神上的愉悦,更在于考古本身的动人魅力。当一点一点甄别出成都地区三国时期遗存,形成咬合的证据链时,他仿佛看到三国历史图卷正徐徐展开,历史人物的形象都鲜活起来了。 90后文物修复师陈俊橙2021年参加了三星堆的象牙提取工作,为了尽可能地保护文物,他和伙伴们就趴在吊篮上提取象牙,工作时间一长就头昏脑涨,但他们丝毫也不敢懈怠。陈俊橙说:“文物的独立性大于共性,每件文物都各有特色,每一次修复都是新的体验。”现场观众热烈鼓掌,向他们表达最诚挚的敬意。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众的关注也启发着考古工作者,让他们有意识通俗地将考古成果转化为社会知识,给公众提供文化营养,增强文化自信。2022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将推出更多精彩的公众考古活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