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 | 视频 | 福建 | 时评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美国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福建博物院>资讯>文博快讯> 正文

文物保护看基层 | 创新文物保护措施 讲好大足石刻故事

2020-12-17 09:15:40李宏来源:光明网责任编辑:陈静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2月10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文物保护看基层”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大足石刻研究院监测中心。“借助这双电子眼,我们能够清晰了解大足石刻文物所处状况,敏锐地捕捉文物与环境的细微实时变化,判断可能要采取的干预措施。” 工作人员端坐在大屏幕前介绍到,同时密切关注着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与监测预警系统。

“通过监测预警平台,我们能看到宝顶山石刻大佛湾卧佛的内部湿度、温度、渗漏水情况,这为大佛湾水害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蒋思维介绍到,这一平台还可以看见瞬时游客量,二氧化碳、湿度、温度增高会损害石窟,相关工作人员会及时干预限制人流量。

近年来,重庆市文物部门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大足石刻为主的川渝石窟寺及石刻保护列入重庆市五大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全面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大足石刻文物保护已经能够实时采取精准有效措施,这为大足石刻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保障。

多学科联合抢救千手观音

1999年,大足石刻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大足石刻的保护和研究走向新的篇章。2003年,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耗费7年时间,以考古报告的形式编写和出版《大足石刻》。申遗成功后,大足石刻的文保工作也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对大足石刻文保工作的重视,大足石刻研究院开始着手对各类文物进行调查研判,在对位于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南崖的千手观音进行全面调查时,工作人员通过分析千手观音本体造像石质、彩绘、金箔等,共填写调查表1032张、约35000个数据;手绘病害图297张,病害矢量图335幅;拍摄现状照片1300余张,共测出34种病害。

“修复期间,我们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对千手观音造周围的环境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开展实时自动监测,为修复和改善其保存环境提供数据支撑。”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黎方银介绍到,在充分掌握高温气候条件、凝结水、可溶盐等环境因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后,针对千手观音造像贴金层和彩绘重层位置,以及彩绘层色彩叠压关系和色相等方面进行研究,最终顺利完成了造像的保护修复工作。

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在没有国内外经验可借鉴情况下,开创“多学科联合攻关”大足模式,聚集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家文化遗产研究机构,协同水文、地质、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组织攻坚行动,历时8年之久完成修复,探索形成多领域科研机构、多学科专家协同攻关的创新保护模式。开创我国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修复的先河,成为我国文物保护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强化传播扩展大足石刻影响力

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传承一千多年的最后丰碑,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典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弘扬石窟寺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一项重大课题。

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将按照重庆市委要求,以文旅融合、全域发展的思路,开展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保护传承、研究阐发、环境配套、城景一体,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地。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大足石刻研究院将大力实施大足石刻数字化工程,实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强化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应用,加强智慧博物馆和智慧景区建设,建成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开发大足石刻数字影视、数字雕塑、数字文创产品等,推出一批高品质数字化成果。

大足石刻研究院以新兴科技为契机,紧紧围绕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抓好石窟寺保护、考古、数字化等专业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构建形成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和青年后备力量的人才金字塔,着力打造一支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未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将大力提升石窟寺综合展示水平,强化大足石刻当代表达,推出一批精品展览和服务,创新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文化供给,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推动大足石刻纳入国家对外文旅交流重点项目,让大足石刻走出去、活起来。利用云展览、云直播等现代传播手段,大力推广大足石刻文化,向中国讲好大足石刻的故事,向世界讲好大足石刻中国化的故事。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宏 通讯员马旭睿)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照片墙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省博快讯
    更多>>文博快讯
    更多>>展览公告
    关于东南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版权所有-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