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四代家传“妆糕人” 指尖艺术初心不变
2020-08-11 16:36:48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陈静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一双巧手、五彩面团,搓、捏、团、挑、揉、压、按、擦、拨……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过后,惟妙惟肖的“孙悟空”出现在张明铁的手上。有趣的是,“孙悟空”的脸上还戴上了“口罩”。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双阳镇前洋社区张厝村的家中,张明铁的一个大木箱十分醒目,箱子上用红色油漆写着“泉州市非遗传承人”“妆糕人”“民间传统手艺”等大字,还留下了联系方式。 “我们这一行几乎是满泉州跑的,哪里热闹就去哪里,经常早上三四点就要起床,有时候卖得晚了没法回家将就着睡,非常辛苦,但收入不算特别低,基本能够维持生计。”张明铁说,一边“摆摊”、一边创作,才是常态。 今年来,很多民俗活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被取消,张明铁在家也没闲着。“几个月来不断琢磨孩子们的喜好,制作了一些新作品,相信‘妆糕人’很快就能和孩子们见面。” 说起“妆糕人”,张明铁如数家珍。“妆糕人”源于古代中原的“捏面人”,以粮食为主要创作原料,常见于节庆活动,为节俗增添欢乐气氛。在泉州、台湾等地,“妆糕人”又叫“米稞雕”“糯米尬仔”等。 张明铁所在的张厝村,早年家家户户都做“妆糕人”,是名副其实的“糕人村”。慢慢地,因为收入微薄,张厝人大多放弃了祖传手艺,另谋出路,只剩下张明铁一家始终坚守。 “一开始,是没得选;到后来,是不放弃。”张明铁告诉记者,这门手艺百年祖传,从他记事起,就跟着爷爷、父亲走街串巷;如今,父亲和他都是“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儿子张剑雯也担起了传承“妆糕人”制作技艺的重任。 让张明铁欣慰的是,泉州早在2004年就着手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妆糕人”由此得到重视、逐渐复苏,并先后被列入区级、市级和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为了保护和传承“妆糕人”制作技艺,洛江区也经常组织艺人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旅游推介活动,提升“妆糕人”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 经过科学的研制和配方,新一代“妆糕人”在质感、外观、造型、保存期上已明显优于传统,保存期从最多一个月延长到好几年,外观进一步精细化,从粗犷的手工制品“进化”为手工艺术品。 近年来,张明铁走进闽南师范附小、双阳第二中心幼儿园、双阳中心幼儿园、罗溪青少年实践中心,开课教学,每周一次。自2015年起,他每年被邀请到洛江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给孩子们上“妆糕人”制作课。 在他看来,“非遗进校园”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认识“妆糕人”,学习制作技艺,为“妆糕人”制作技艺传承种下希望的种子;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塑造出小猪佩奇、海绵宝宝、皮卡丘等各种各样造型的“妆糕人”,为这一传统手艺增添了活力和希望。 作为“非遗”传承人,张明铁还多次赴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尼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我终于做到父亲所说的‘走出国门’,让泉州‘妆糕人’艺术传播更远。”张明铁说。(完)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