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展览│风从大汉来——汉景帝阳陵文物特展
2020-02-17 15:16:14来源:福建博物院责任编辑:陈静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汉景帝刘启,西汉第四位皇帝,在位16年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对内“崇尚黄老、无为而治、与民生息”,对外“和亲匈奴”,维护国家稳定,使西汉王朝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富足,从而获得了“文景之治”的美誉。 汉景帝的陵园名曰“阳陵”,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交界的渭河北岸的二阶台地上,西依厚土台塬,南北俯瞰渭泾河川,是绵延36公里、气势恢宏的西汉九陵之东首。 汉阳陵由帝、后陵园,南、北区从葬坑,陪葬墓园、建筑遗址、阳陵邑遗址和刑徒墓地几部分组成,陵园占地约20平方公里。出土文物由着衣式陶俑,动物陶塑,生产、生活器具,建筑材料等组成,其中以着衣式“裸体”陶俑为代表,多数陶俑都含春带喜、面色平和,似乎向我们诉说着“文景之治”的和乐盛世和汉景帝的地下王国。 汉阳陵概况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与其皇后王氏同茔(yíng)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西安以北约20公里的咸阳原东端、渭河北岸的二级台塬上,为西汉9座帝陵最东的一座。汉阳陵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王皇后下葬(公元前126年),其修建时间长达28年。汉阳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阳陵的考古工作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刑徒墓地的发掘,大规模的考古工作开始于1990年配合西安咸阳机场公路的建设,考古工作者在帝陵东南部发现从葬坑14排、24座,命名为南区从葬坑,随后又陆续发现、发掘了帝陵南阙门遗址、众多的陪葬墓、阳陵邑遗址、几处建筑遗址和帝陵外藏坑、后陵外藏坑等,陵园内已探明的各类从葬坑达190多座。这些从葬坑内埋藏品极为丰富,或为披坚执锐、英姿勃勃的武士俑,或为褒衣博带、秀姿绰约的侍从俑,或为身遭斧钺、神情诡秘的宦官俑,或为成群成组、栩栩如生的猪、马、牛、羊、狗、鸡等动物陶塑,或为品类繁多的各种生活器具和兵器等。 古人“事死如事生”,陵墓及其从葬坑中出土的文物是西汉时期社会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帝陵埋葬、陪葬制度和陪葬习俗的直接反映,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和再现。 帝陵远景 发掘现场 着衣式陶俑 骑兵俑 陶狗 陶猪 万寿无疆瓦当 铜香薰 铜带钩 展厅入口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福建博物院)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