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走上了重整之路。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已有超20家A股公司主动向法院申请或者被债权人申请重整及预重整,而2023年全年这一数量为27家。另外,还有多家A股公司的控股股东也加入了重整队伍。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结构调整、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完善、公司自身发展需求等是今年重整上市公司数量增加的原因。 重整受关注 重整已经成为A股公司摆脱财务和经营困境的一种重要途径。 8月5日,*ST通脉公告称,公司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查询得知,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决定书》,为降低重整成本、提高重整成功率、准确识别公司重整价值和可行性,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今年6月18日,*ST通脉收到债权人盛东商贸的《通知书》,盛东商贸以公司未按期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并申请启动预重整程序。 ST天邦3月18日召开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拟向法院申请重整及预重整的议案》,拟以公司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和预重整。 ST天邦表示,由于公司近三年生猪养殖业务市场价格较低且时有非洲猪瘟疫病扰动,主营业务存在大额亏损,偿债压力持续增加。公司主动采取措施,先后通过出售资产等多种方式补充现金流,但成效不够显著,公司短期偿债压力依然较大,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现金流压力持续增加。公司希望通过重整提升产能利用率,降低负债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ST同洲也拟向法院申请重整及预重整。公司称,受资金流动性不足等因素影响,公司陆续出现债务逾期、投资者提起诉讼等,日常生产经营受到较大不利影响,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受到削弱,同时,由于涉诉事项被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及诉讼财产保全,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资产已被法院冻结/查封,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公司已经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专家王鹏表示:“随着产业转型加速,部分上市公司面临经营困境和财务压力。这些困境主要源于行业周期性波动、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技术更新换代等。另外,部分上市公司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管理不善、盲目扩张等原因,财务状况恶化。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公司选择通过重整来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财务状况、提升经营能力。” 同时,多家A股公司控股股东也加入了重整队伍。 ST迪马5月8日接到控股股东东银控股的告知函,东银控股近日收到债权人兴业实业的告知函,兴业实业已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申请东银控股重整的相关资料。5月28日,ST迪马召开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拟向法院申请重整的议案》,公司也拟向法院申请重整。 不仅是控股股东,*ST汉马全资子公司也向法院申请重整及预重整。在今年年初,*ST汉马向法院申请重整及预重整后,公司又于2月26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向法院申请重整及预重整的议案》,同意公司全资子公司华菱汽车、星马专汽、福马零部件、福马电子、芜湖福马向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五家子公司进行重整及预重整。 聚焦质量与效果 重整是以挽救债务人企业、恢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为目标的司法程序,其后续的质量与效果正日益受到关注。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告诉记者:“通过重整,上市公司可以优化债务结构、调整经营策略、改善资产状况,从而恢复盈利能力。但是,能否成功重整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重整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债权人的支持程度、市场环境的变化等。” 《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明确提出,优化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支持符合条件且具有挽救价值的危困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实现重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也表示,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方式出清风险。 随着重整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王鹏表示,市场将更加关注重整的质量与效果。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将更加关注重整方案的可行性、重整投资人的实力、公司的自身努力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以确保重整能够真正帮助上市公司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记者 康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