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财经要闻 > 正文

规模近10年没有明显增加 权益类基金为何多年“原地踏步”

2019-09-20 15:36:45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琳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余华锦  

□在公募基金目前的规模中,股票型基金仅有约1万亿元,其中既有刚性兑付理财文化原因,也有资本市场有效性不够、公募基金专业能力不足的原因。

□未来,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不断推进、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公募基金自身投研能力不断提升,权益类基金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中国证监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12项改革举措。其中,“推动公募机构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强化证券基金经营机构长期业绩导向”“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公募基金纳入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金投资范围”等多项内容,将深刻影响公募基金行业发展。

自1998年公募基金诞生以来,权益类基金产品的规模几经波动,特别是股票型基金规模多年来并未有明显增加。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将不再受到投资额度限制的情形下,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明显增加,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信托甚至银行理财子公司资金等各类资金纷纷跃跃欲试。

那么,如何更好发展公募基金权益类产品?怎样引导更多长线资金进入股市?

权益类基金多年滞涨

尽管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迅速,但公募基金中的权益类基金发展多年“滞涨”,尤其是股票型基金。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4家,公募基金资产合计为13.46万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为1.07万亿元,混合型基金为1.59万亿元。2013年1月底,我国77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股票型基金规模合计为1.17万亿元。

从占比情况看,近10年来公募基金中的权益类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呈震荡下滑趋势,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从27.93%高位降到目前的不足5%;从产品结构方面看,截至今年上半年,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规模约为2.7万亿元,低于2007年底的2.99万亿元,在目前13.3万亿元(据万得最新数据)公募管理规模中占比为20.32%,低于货币基金58.01%和债券基金20.96%的规模占比。

从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情况看,近几年也呈现明显下降态势。中金公司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07年公募基金持A股总市值比例从1.4%提升至6.6%。但是,2007年7月份以后,公募基金持股占A股总市值比例从6.6%一路走低,到2018年末占比为2.5%,其中2016年持股占比仅为1.7%。从流通市值看,从2003年至2007年,公募基金持股占A股流通市值从4.6%升至2007年的28%,到了2018年末已降至6.3%。

与权益基金规模滞涨相比,我国货币基金发展迅速。截至今年6月末,货币基金整体规模达到7万多亿元,占公募基金比例超过了50%。

融通基金总经理张帆认为,2007年底至今,在公募基金总规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权益类基金却一直滞涨,发展与公募行业总体发展趋势极不相称。这不仅凸显了公募基金行业缺少长线资金及投资盈利模式的困局,而且形成了公募基金投资行为短期化的弊端,既不利于基金行业健康发展,也不利于证券市场长期稳定。

华宝基金副总经理李慧勇认为,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规模近10年几乎未变,这一现象显然背离了公募基金以多元化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投资需求的发展初衷。

多因素致权益基金“踏步”

是什么原因导致近10年权益类基金发展缓慢?

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陈文宇认为,除了公募基金投资理念、投资能力和投资工具还有提升空间外,A股市场波动性明显较大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这增加了基金经理获取长期收益的难度。较大的市场波动也给投资者的心态和行为造成了负面影响,频繁短期操作导致投资权益类基金的盈利体验不佳。

汇丰晋信基金总经理王栋表示,从过去10年的发展来看,由于刚兑文化的存在以及投资者对于风险认识的不足,导致基金业产品结构逐渐偏向固定收益产品,在权益类产品设计和管理上还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需求。

中金基金副总经理李永表示,公募基金目前的规模中,股票型基金仅有约1万亿元,其中既有刚性兑付理财文化原因,也有资本市场有效性不够、公募基金专业能力不足的原因。

从产品角度看,权益基金投资者的盈利体验不佳。中欧基金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主要问题出在“短”字上。一是投资换手率居高不下。据统计,中国股票基金的年平均换手率高达500%至600%,这意味着基金经理平均每2个月至3个月就要换一遍仓。二是国内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经常漂移,很多基金经理认为自己是“全能型选手”,不愿意给自己的投资风格贴上标签。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从公募基金本身发展规律看,虽然公募基金的净值多数都表现较好,并且跑赢了指数。但是,由于公募基金“魔咒”的存在,即市场低点时投资者赎回基金,市场高点时投资者选择大量申购基金,这就导致基金虽然净值增长,但很多投资者并没有获得良好的投资体验。

壮大权益产品正当时

未来,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不断推进、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公募基金自身投研能力不断提升,权益类基金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但是,如何打破权益类基金停滞的困局,行业一直在寻求良策。

“权益类基金要发展,让持有人赚钱、提高持有人的投资获得感是关键。”李永表示,发展权益类基金是推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关键举措,是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发展权益类基金可以有效提升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占比,优化投资者结构,降低市场波动率,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作用。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总监王蕊表示,权益类基金要推动规模增长,一方面可通过投资业绩带来的资产增值,实现权益规模的内生增长;另一方面,还需要增量资金进入。增量资金之所以投资权益类基金,可能是因为产品设计符合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要依靠投顾服务能力提升。部分高风险投资者会主动配置权益类基金,但更多资金是通过资产配置或基金组合方式,配置了一定比例的权益类基金,通过权益类基金投资实现自身理财目标,同时实现权益类基金规模扩张。

中欧基金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公募基金应该用“长线”思维去引导行业和持有人的行为。不刻意追求规模增长,站在客户角度,从投资管理、产品设计到销售服务各个方面不断提升投资者的盈利体验。只有改善“客户盈利体验”,才有可能打破现有的发展瓶颈,获得一片新天地。

在谈到发展权益类基金、引入长期资金相关问题时,公募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主动管理,尤其是权益类投资方面的优势,利用标准化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力求为客户创造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同时,注意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