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家政公司竟自制“金牌月嫂证”

2018-01-24 10:18:13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市场持续火爆,也出现不少乱象

  

  新华社发

  ■新华社:“全面两孩”时代到来,月嫂市场持续火爆,不少“金牌”月嫂月薪上万元仍供不应求。不过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月嫂号称“金牌”,却无培训经历、无相关证件、无工作经验;“金牌”月嫂须持有的高级育婴师等证件发证混乱,花几百元就能买到,一些家政公司甚至无中生有自制“金牌月嫂证”。

  有“金牌”月嫂致婴儿受伤

  记者在一些电商网站上搜索“月嫂”“金牌月嫂”等关键词发现,一般月嫂月薪为几千元,“金牌”月嫂的月薪则大多在1万元以上,两三万元的也很多。这些家政公司称,“金牌”月嫂有专业育儿和月子护理经验,有的还擅长通乳、小儿推拿等。

  记者在成都家政一条街过街楼街采访获悉,现在一些有大学学历的“金牌”月嫂比较火。“这类‘金牌’月嫂分好几个档次,最低的月薪1.2万元,最高可达3万多元。顾客最少要购买3个月服务,请这类月嫂差不多要10万元。”一名家政公司工作人员说。

  多家家政公司介绍,预约“金牌”月嫂要提前至少半年以上。

  “金牌”高薪背后的服务质量却不容乐观,相关投诉和纠纷屡见不鲜。近日,山东青岛的傅先生在调试家里监控时,发现请的“金牌”月嫂疑似虐待自己40天的女儿;去年3月,成都市民岳女士请的“金牌”月嫂用成人指甲刀给出生仅9天的新生儿剪指甲导致婴儿受伤。

  “我花12800元请了一名‘金牌’月嫂,喂奶时孩子一直呛奶都没注意到,导致孩子得了肺炎。”成都市民熊女士说。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孕妇学校医生宋艳说,新生儿免疫力低,月嫂操作不当容易给孩子造成伤害,“‘金牌’月嫂更应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金牌”月嫂竟然不识字

  《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2016年2月1日开始执行,将母婴生活护理服务分为六级,包括从一星级到五星级,以及最高等级的金牌级。

  标准规定,提供金牌服务的母婴生活护理员应经过相应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并取得高级家政服务员、高级育婴师、中级营养配餐员资格证书或同等级的相关资格证书,具备48个月以上的母婴生活护理服务工作经历等。

  不过,这个月嫂“新国标”在现实中并未严格执行,存在月嫂等级认定随意、“金牌”含金量无法保证等现象。

  一些“金牌”月嫂根本没经过培训就上岗。“最短的培训7天就拿母婴护理师证。”一名家政公司工作人员说。

  成都市民李女士抱怨说:“花13000元请的‘金牌’月嫂就知道给孩子喂奶粉,认为只要把孩子喂饱不哭了就行。”

  有些“金牌”月嫂持有的证件“名不副实”。去年6月,上海的张女士花1万元请了一个有“高级母婴护理师”证书的“金牌”月嫂,但该月嫂居然不识字。警方调查发现,该月嫂持有的证书是从一家叫爱尔家政中心的公司那里买的,警方在该公司查获20余份伪造的母婴护理师证书。

  不少“金牌”月嫂缺乏48个月的工作经历。成都一个家政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透露,该公司月嫂的流动性很强,这个人走了,另一个人接着干,干几个月没出过大事,几乎都能当“金牌”月嫂。

  花钱就能买到各类资格证

  “新国标”要求“金牌”月嫂要具备的高级育婴师资格,属于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实施部门已下放给有关行业协会。

  “现在发证很混乱,高级育婴师、催乳师这样的资格证满天飞,几乎谁都可以发。”吉林省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朱明忠说,目前一些行业协会、评级机构和社会团体都在发各种资格证,有些家政公司甚至无中生有自制“金牌月嫂证”。

  “一些母婴服务协会就能发各类资格证,不用参加培训,花几百元钱就能买到一个。”一名“金牌”月嫂告诉记者。

  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寇翼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及管理办法,用更加明晰化的标准引导母婴保健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建立合理的消费者评价机制,让月嫂服务评价更加公开,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据了解,上海去年已推行家政人员持证上门服务试点。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看到持证人员的身份证、上门证编号等基本信息,其资质能力、服务经历、服务信用等相关内容也可在线查询。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