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通报了上半年案件办理情况,内幕交易、信披违法及操纵市场案件仍是主要类型,占比超七成。年初至今,证监会严查财务造假,新增信披违法案件40起,发现多家公司长期信息披露违规。 分析认为,信息披露过去总被忽略,被认为是“小事”,随着监管层对信披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逐渐加大,将会对造假公司形成较强的约束力,对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有积极作用,更有利于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的国家战略。 重拳出击惩戒信披违法 7月7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例行发布会上通报了今年上半年证监会案件办理情况。上半年,证监会严查财务造假,发现多家公司长期信息披露违规,新增信披违法案件40起。 据介绍,这些违法案件主要集中在一些上市公司为掩盖前期违法,持续多年造假,例如为谋取行政许可或避免业绩承诺无法兑现,持续多年虚增利润;一些新三板挂牌公司为进入创新层隐瞒巨额欠款和重大事项。部分财务造假上市公司打“擦边球”的侥幸心理严重。 进入2017年,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大。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此前明确表示,要强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维护市场“三公”秩序。持续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欺诈发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 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之所以存在造假者,根本原因是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获得巨大利益。如果违规处罚力度太轻,不足以对造假公司形成足够的制约力,如今随着监管力度逐步加强,相信会对欺诈发行的上市公司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而最终受益者则是众多投资者以及实体经济。 从严监管化解市场潜在风险 在证监会上半年查办案件中,内幕交易、信披违法及操纵市场案件仍是主要类型,占全部案件数量76%。 分析认为,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的基石,违法违规披露信息严重破坏资本市场秩序,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也严重抹黑上市公司的整体形象和信誉。 因此,除了表明从严监管的态度外,证监会还对打击信披违法提出了具体措施,一是与其他监管条线加强沟通,密切协同,严防涉案企业“带病融资”,努力减少违法行为对市场秩序的外溢影响;二是进一步密切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公安机关的执法协作,对财务舞弊涉及的资金动向进行全面调查,夯实认定违法的证据;三是坚决追究违法中介机构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突出强化中介机构核查验证、专业把关的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其证券市场“看门人”作用;四是及时发布执法信息,警示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参与市场活动,形成有效执法威慑。 “只有强化监管,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才能真正的保护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信心、化解潜在风险。从宏观角度分析,一个更加规范有序的资本市场,更利于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的国家战略。”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