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导游“赌团”月赚十几万元 ■人民日报 针对旅游市场中屡禁不止的“低价团”乱象,开办旅行社已有6年的某旅行社负责人李某向记者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李某说,目前旅游市场存在两种旅行社,一种是专门负责招揽游客的旅行社,称为组团社;一种是把各个组团社的游客通过合并组成较大旅游团的旅行社,称为地接社。地接社“买团”亏损设法从游客身上找补 李某说,目前很多旅行社的主打牌依然是“低价团”。尤其线上旅行社的兴起,不断挤压线下旅行社的生存空间,竞争更加激烈,价格成了吸引游客的最大筹码。 所谓“零负团费”,就是地接社在接收组团社的游客时只收成本价,甚至愿意倒贴钱给组团社,在业内也叫“负地接”。地接社在接单时没有盈利甚至是亏损的,亏损部分就需要从游客身上找补回来。 “提到‘零负团费’就不得不提‘买团’”。李某说,“买团”也称“赌团”,赌游客能否按计划进购物店购物或去自费景点。例如,云南六日游吃、住、行、娱等最低成本是3000元左右,地接社不仅不收组团社的报名费,反而倒贴给组团社每人200元的人头费,地接社每接待一名游客就相当于已经支付了3200元的费用。 怎么把钱赚回来?地接社一般会和购物店合作,只要将旅游团带进购物店内,无论游客是否购物,商场都会付给旅行社固定的人头费。但最主要的方式是购物返点,这是“赌团”盈亏的关键,变数也最大。 地接社“赌团”,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会考虑游客职业、性别、年龄、地域等因素组团。一个团里的游客最好来自全国各地而不是集中在某一个省市,导游会利用不同地域游客潜在的攀比心理刺激消费。“大家看看,这位来自北京的老总花了3万元买了一个玉镯,上海、广东的朋友你们不能被人家比下去啊。”导游一鼓动,游客消费的欲望就会被调动起来。导游参与“赌团”“大刀”月赚十几万元 旅行社之间比拼低价的恶性竞争,使处于旅游行业“食物链”末端的导游,承受着较大的生存压力。 据李某介绍,按照相关规定,旅行社应当与导游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但目前大多数导游都是挂靠在导游管理服务公司名下,连基本工资都没有,更别提社会保险等基本保障了。 导游靠什么赚钱?主要是参与“赌团”:导游在接团之前,不仅没有从旅行社拿到一分钱,反而要先自掏腰包缴纳一定数额的“人头费”,将旅行团“买”过来。李某举例说,地接社承接一个“北京一日游”20人的旅行团,最低成本是每人150元左右,但地接社只收取每人100元的团费。导游从地接社以每人130元的价格把这20人全部买走,导游先垫付2600元,这就需要从每个游客身上“压榨”出130元才能回本。 一方面,导游通过最大限度降低餐饮、住宿、交通标准来节省支出;另一方面,导游必须让游客走进购物店或到自费景点消费,拿提成返点。虽然风险大,但盈利的空间也大,如果遇到购买力强的旅游团,导游会赚得盆满钵满。只要导游够拼,加上“赌团”,有时一个月能赚好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这种导购能力强的导游,业内称之为“大刀”。挂靠旅行社“包桌”就能营业 旅游市场乱象,和旅行社准入门槛低有很大关系。 李某说,在中国目前的旅游市场中,注册一家旅行社注册资金只需要20万元,再租一间门面房,装一部电话、一台传真机就可以运转了。有的旅行社以加盟的方式和一些大型旅行社合作,给予一定的加盟费甚至“零加盟费”,总社每年从营业额中收取一定的提成。 旅行社“包桌”,甚至不需要租用门面房,也不用到工商部门或旅游局备案。简言之,就是在已营业的旅行社里承包一间办公室或一个工位,用这家旅行社的现有资源和商业资质招揽客户,每年给予旅行社一定的佣金,自负盈亏。 李某说:“对旅行社来说,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一旦租客招揽的游客发生事故,旅游管理部门就会查到我头上,因为对方打的是我公司的旗号。” 旅行社开办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组团社低价招揽客人,地接社倒贴“买团”,导游“赌团”诱导游客购物,形成一条畸形的“食物链”。 李某认为,消费者一味追求低价,往往容易掉进“低价团”的陷阱中,给旅行社可乘之机,如果这种手段屡试不爽,旅行社自然趋之若鹜。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