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福州晚报讯:央行近日发布7月金融数据显示:M2与M1增速剪刀差继续扩大,创历史新高,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2%,较上月末较大回落,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5.4%;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4879亿元。M1和M2是什么 数据公布之后,微博突然出现“房奴立功了”的热搜,这是为何? 其实,除了M1、M2,还有M0、M3等等。简单来说,这些“M”实际上是根据其流动性强弱来依次命名的,流动性强度为M0>M1> M2>M3。 M0=现钱,即流通中的现金,是我们可以马上花的钱。 M1(狭义货币)=活钱=M0+企业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是那些需要从银行中取出来才能用的钱。 M2(广义货币)=闲钱=M1+企业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现在所说的货币政策大多指的是M2,指的是一段时期内可供大家用的货币总量,必须等存款到期后才能取出来用。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总之,M0、M1、M2、M3都是衡量一国之中有多少“钱”的指标。如果钱多了,物价就有可能上涨,钱少了物价就有可能下跌。 “M”涨跌意味着什么 那么,这些“M”的涨跌一般意味着什么呢? 当M1过高M2过低时,说明企业活期存款多,投资意愿强,经济扩张较快。此时企业愿意以更高的成本融资,储蓄存款之外的其他类型资产收益较高,这样人们会把储蓄存款提出进行投资或购买股票,大量的资金表现为可随时支付的形式,使得商品和劳务市场普遍受到价格上涨的压力。 当M2过高M1过低时,说明实体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在减少,钱不愿意进入实体循环中,都堆积在金融体系内,活期存款大量转变为较高利息的定期存款,影响实业投资和经济增长。 7月信贷数据全靠“房奴”撑着? 有人说7月的信贷数据全靠“房奴”撑着,真的是这样吗?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63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由此看来,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确实增长较为突出。 不过,这主要是由于企业贷款季节性波动较大,7月、10月等本就是贷款“小月”;在经济调结构、去产能、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企业总体信贷需求确实不如住户部门旺盛。此外,企业多渠道融资对贷款形成一定替代。 因此,过分解读某个月份的数据,的确不合适。 有人可能会问,贷出的钱去哪了呢?7月份钱的流向确实呈现出“避实就虚”的现象,社会资金转向购买金融属性强的部分商品(如股票、基金等产品)。由于当前市场前途不定,因此即便获得融资的企业,也未必会将资金投入到扩大生产、结构调整中,反而转为银行存款或是参与到诸如房地产等领域的炒作投机中。还有一部分可观的融资资金流向了国外投资市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