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商业车险试点再扩容 综合成本率下降市场份额生变

2016-05-13 10:09:5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财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按照2016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到6月底,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将推广至全国其他18个省,近日,甘肃省改革已正式“上线”,人保、平安等多家公司费率调整方案已获批。数据显示,车险改革试点地区的综合成本率有所下降,改革试点地区大中型公司的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

  消费者单均保费下降

  目前,北京、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深圳、大连、宁波、厦门等十八个保监局所辖地区正在有序开展商业车险改革相关工作。4月29日,甘肃地区已率先启动第三批改革地区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切换工作。

  《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5月份以来,保监会先后批复了都邦财险,太平财险、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安邦财险、阳光财险、大地保险、永安财险、中华联合、国寿财险、永诚财险等多家公司关于在甘肃地区使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商业车险综合示范条款的申请。与商业车险保费相关的基准纯风险保费和无赔款优待系数费率调整方案,多数公司将参照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拟订的费率基准执行。

  中国保监会于2015年2月印发了《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于当年6月启动了第一批6个地区的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工作。2016年初车险费改新政策试点地继续增加,12地保监局所辖地区被纳入商业车险改革试点范围。业内人士认为,政策的实施和试点的展开,预示着商业车险市场化改革迈出坚实的步伐,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即将进入全面落地阶段。根据车险费改方案,各保险公司可依自身风险识别能力、风险成本情况和风险定价能力,对不同风险水平的机动车和驾驶人厘定不同的商业车险费率。在商业车险改革中,引入车型定价、精细化无赔款优待系数、赋予保险公司自主定价权等,将更能反映不同业务之间的风险差距。

  试点地区综合成本率下降

  从目前情况看,商业车险改革运行平稳,承保理赔顺畅。“今年以来,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第一批六个地区、第二批十二个地区的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车险消费者普遍获益。2016年一季度,在保障范围明显扩大的前提下,首批试点地区商业车险签单件数同比增长20.20%,消费者支出的单均保费同比下降7.69%;第二批试点地区商业车险签单件数同比增长19.47%,单均保费同比下降6.64%。

  保监会产险监管部主任刘峰表示,改革试点地区车险经营效益明显改善。试点地区今年一季度车险综合成本率相比去年同期出现下降。第一批试点地区一季度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4.18%,去年同期为95.5%,同比下降1.32个百分点,较试点前下降2.09个百分点;第二批试点地区一季度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4.37%,去年同期为96.03%,同比下降1.66个百分点,较试点前下降2.26个百分点。

  据了解,下一步,保监会将督促财产保险公司全面落实改革要求,切实提高车险服务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同时,要求各保监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商业车险改革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过度依靠费用竞争模式将改变

  过去一年车险市场的改革实践,从商业车险改革试点落地到互联网保险公司车险牌照发放,再到部分财险车险条款和费率改革的获批,令人鼓舞。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车险行业也面临着又一次挑战。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汽车保险发展论坛上,中保协相关负责人称,车险进入新常态,呈现了新的特性。数据显示2015年车险市场保费收入增速持续趋缓,新车保费收入同比仅增1.7%。但是车险经营效益有所提高,2015年全国车险综合成本率99.38%,同比下降0.86%。

  刘峰在会上表示,车险改革试点地区的综合成本率有所下降,改革试点地区大中型公司的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

  “改革力度要和市场成熟程度匹配,所以步伐大小要合适,不求一步到位,要在保证市场稳定的情况下推进。”刘峰坦言,改革实行后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将显著提升,并且车险在汽车产业优化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监管部门计划6到8年完成商业车险改革。

  据刘峰介绍,试点费率改革方案相比改革前费率方案进一步优化,费用竞争的空间进一步压缩。但当前阶段费率水平与风险不完全匹配。从长期看,动态调整纯风险保费,逐步赋予公司更大的定价自主权,费率和风险将更匹配。到时,将根本上解决完全依靠费用竞争的问题。监管部门计划6至8年完成商业车险改革。(李唐宁)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