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新石器晚期考古显示闽越国起源有了新线索 图片闽清东桥镇下窑岗窑址发掘现场。
记者从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2日举行的2015年度文物考古汇报会上获悉,围绕“一带一路”主题,去年福建省对闽清义窑下窑岗窑址、南靖东溪窑封门坑窑进行考古发掘,找到了由宋至清福建古瓷器出口海外的新生产源头。福建古瓷器出口找到生产新源头 考古人员通过对闽清义窑下窑岗窑址、南靖东溪窑封门坑窑窑炉以及周边工作棚、储泥池、沉淀池等相关作坊遗迹进行清理和解剖,并对窑址所在的古代驿道以及外销线路等进行了探寻,为福建这些由宋至清瓷器的海外发现找到了新生产源头。 考古专家举例说,1999年5月,一艘中国古沉船在印尼沿海被打捞出水,船上约有35万件古瓷器,沉船为1822年1月沉没的中国船“泰兴号”。去年福建闽清、南靖古窑址考古出土的瓷器与沉船打捞的一批瓷器各方面特征相吻合,这一考古成果进一步证明了福建有悠久而深厚的“海丝”资源。闽越国起源又有新线索 去年福建考古人员在衢宁铁路沿线调查与发掘中,共发掘遗址8个,发掘面积达2500平方米,首次明确了广泛分布于闽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牛鼻山文化的绝对年代,也第一次将松溪地区的历史提前到距今5000年左右。 同时,还发现闽北地区西周时期有别于白主段类型的典型地层、遗迹单位和器物组合,为探索闽越国的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