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 正文

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十三五”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2016-02-22 12:07: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财经频道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十三五”期间银行业面临的新形势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导向。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国内外经济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实体经济也将孕育出更多新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复杂化的特征。这些变化将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五个方面的需求变化。

一是区域发展金融需求。“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这三大国家战略将加速推进,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将均衡发展,这些区域战略布局的优化将产生新的金融业务机遇。此外,随着我国成为对外投资大国,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企业“走出去”的空间将进一步打开,这也为银行业推进国际化战略提供了重要契机。

二是产业升级金融需求。根据“中国制造2025”,传统行业将面临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也将使行业间并购重组加快。与此同时,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技术、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方兴未艾,对商业银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也将非常迫切。

三是民生改善金融需求。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交通、水利、地下管网、民生工程等方面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实施稳增长的“7631”工程,以及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双引擎”投入,短期内可以托底稳增长,长期来看也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实现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推手。民生改善项目往往投资大、周期长,其融资主体将从政府平台转向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的PPP方式,资金来源也将从“信贷+信托”转向“信贷+债券”。

四是消费升级金融需求。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在8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目前,我国人均GDP约7800美元。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2020年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随着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和中产阶级崛起,“吃、穿、住、用、行”等基本需求将向“学、乐、康、安、美”升级版需求转变,这必然催生对信用卡、消费信贷、跨境支付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大量需求。

五是绿色环保金融需求。“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绿色经济”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之一。据世界自然基金会测算,我国“十三五”期间的绿色环保融资需求总量约为14.6万亿元。在能效融资、碳排放权融资、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创新需求将更为迫切。

在看到银行业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无论是经济格局、产业格局、区域格局、企业格局、金融格局等都将出现转型“阵痛”,这必将给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一是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挑战。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转为6.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从欧美及中国银行业的实证数据看,GDP增速与银行不良率、收益率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经济增速放缓将给商业银行带来两个问题:不良大幅增加,对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盈利能力下滑,对成本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二是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挑战。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伴随着“三期叠加”,从表面看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本质上是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大量产能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将面临生死存亡。而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亲周期”行业占比较高,低质低效客户数量大的问题,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存在较大背离,未来银行资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三是金融格局激变带来的挑战。其一,直接融资市场空前活跃,银行面临“脱媒”和“做媒”的双重选择;其二,利率市场化尘埃落定,汇率波动加大,银行的定价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能力面临挑战;其三,互联网金融步步紧逼,在蚕食银行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对银行风控提出了更多要求;其四,商业银行一方面要承担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小微、三农等薄弱领域的重担,另一方面还要对股东、投资人负责,保持良好的资产质量和稳定的盈利增长。因此,金融格局调整后,商业银行必须主动转型、迎接挑战。

四是区域战略演变带来的挑战。国家三大区域战略将推动各地区产业结构发生轮换,最终形成差异化的产业布局:东部地区以新兴产业为主,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产业活跃,连接国内外高端市场;西部地区以基础产业为主,资源密集型领域活跃,为中部和东部地区市场提供配套;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加工制造为主,劳动密集型领域活跃,起到东西部的桥梁和衔接作用。与此相对应的是,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贷款区域分布过于集中的问题,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北京、上海六地贷款规模占到全国的近一半,而中西部地区的人力、业务储备普遍不足,未来如何适应区域布局调整,将是商业银行面临的较大挑战。

五是企业行为变化带来的挑战。“新常态”下,企业的经营行为呈现诸多变化:其一,从单一向多元转变,集团化、多元化、金融化、国际化越来越普遍;其二,从线下向线上转变,线下生产与线上经营相结合,实体店面减少,而商业银行传统选择客户、评判客户的标准主要面向实体企业、专一经营企业,如今面对虚拟经济、线上经营、多元化企业,商业银行的营销能力、评判能力、服务能力急需随之转型提升。

“十三五”期间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思考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常态”,商业银行应该主动调整心态、回归金融本质、优化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从经营上做到“五个融入”,在管理上做到“五个转型”,努力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商业银行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始终把自身发展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把握。一是融入主流经济,主动对焦国家区域战略,加大对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战略区域的投入和支持,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助推转型发展;二是融入创新经济,主动拥抱变化、拥抱创新,对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工业制造4.0时代的技术变革,助推跨越发展;三是融入普惠经济,扩大客户覆盖面,提升产品和功能,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使普惠金融的供需两端更加匹配,助推平衡发展;四是主动融入绿色经济,引领信贷资源逐步从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行业退出,加快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金融产品发展,推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投融资机制形成,助推和谐发展;五是主动融入国际经济,加快全球性机构布局和全球性业务布局,加快扶植全球性企业,加快适应国际化监管标准,与国际先进银行接轨,助推跨境发展。

与此同时,银行经营者需要重新审视国家、市场、企业、个人对银行的需求,重新考虑银行的资源禀赋和内外环境,主动转型,提升管理,提升对“十三五”规划的支撑力度。

一是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盈利空间不断压缩,因此,也必须走精细化管理道路,通过先进的组织模式实现资源共享,改善资源配置的结构和效率,建立扁平化的决策体系和执行体系;通过科学化的治理机制实现前中后台的高效协同;通过各类先进的资本管理工具、风险量化工具、信息技术工具来提升管理。

二是向专业化服务转型。加快适应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角色转变,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将重点放在提升客户体验上,倾听客户需求、优化业务流程、推动产品创新。只有真正地尊重、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形成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才能提高客户黏性,形成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

三是向综合化经营转型。为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应加快多元化布局,发挥多牌照优势,强化多条线联动,从传统的信贷资金提供方向资源整合方转变。要加大综合化经营步伐,发挥好金融市场、资产管理、现金管理、投资银行、交易银行、资产托管等功能优势,利用好租赁、保险、基金、证券、信托、投资等平台满足客户全方位金融服务需求,同时逐步尝试在交易管理、行业解决方案、数据分析、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为客户提供非金融服务需求。

四是向网络化运营转型。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商业银行应以互通互联、信息共享、跨界合作、数据驱动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逐步实现网络化运营,有针对性地制定业务规划、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从而提升客户分类营销、分层管理的能力,提升处理效率、服务能力和风控能力。

五是向全球化布局转型。为支持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支持中国企业、中国装备、中国制造“走出去”,商业银行应加快全球化布局,在全球范围内,依据全球视角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分散风险。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快海外分支机构布局,打造涵盖金融市场、交易银行、外汇存款和理财、跨境资金池的国际业务产品体系,锤炼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团队,在实战中逐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

(作者:中国民生银行党委书记 行长 郑万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