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之下,央企新一轮国资改革随着“四项改革试点”破冰。其中涉及的四项改革路径,将对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提供借鉴。业内人士认为,地方国企的优势在于,比起体量庞大、需要更复杂配套规则的央企改革,地方国资改革可根据产业、地域特征因地制宜,赋予国资改革更多的灵活性。
“从内容看,一些共性的东西已经非常统一了,试点没有时间限制,这也充分给予地方国资吸取经验,与央企改革相呼应,改革有望全面铺开。”昨日,上海市国有资本运营研究员秘书长罗新宇向上证报记者表示。
从央企四项改革试点内容看,前三个与国资改革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相关,第四个是纪律检查试点,与党管企业有关。
其中,前三个试点包含了三个层面,其中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带有全局意义,即解决国有资本存在形式的问题,也就是在国有资本管理方面,探索如何实现控制力问题;央企发展混合所有制试点是对具体国资控股企业的改革试点,关系到所有制改革,目的是提高运营效率;董事会职权试点,旨在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由党管干部过渡到企业自行任命高管。
“外界对央企改革的期望很高,虽然顶层设计没有正式公布,但此次试点先行,也是一个明确的姿态,不仅让外界对目前的改革进度有了一定了解,也回应了各方一直以来的关切。”罗新宇说。
在操作层面,此次的试点与各地开展的地方国资改革,核心内容高度统一。无论是从“管资本”的国有投资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建立企业公司治理,这三者都是同国资改革的混合所有制有关,也是地方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从这一点上看,央企和地方国资并无不同。
尽管央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尚未敲定,但不少地方的国资改革设计方案已经明确。以国资改革的标杆地区上海为例,沪版国资改革20条设计了总体框架路线。同时,在7月初最新发布的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若干意见中,对于混合的具体市场路径、不同类型国企不同程度的混合、国资流动平台的发挥效用,都做出了更详细的阐述。在有些方面,上海国资则“更进一步”。例如,在“管资本”方面,此次试点的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原本该类投资公司更多只是充当产业投资角色,“改组”工作任重道远,而上海确立了两大流动平台,定位于“资本进退”,且拥有较丰富的经验积累,起点上已经“领先一步”。
一位长期观察国资改革的人士表示,相对于央企庞大的体量以及跨地域等改革难点,地方国资国企改革主要由地方主导,相关政策的传达、执行更为直接有效,沟通更为流畅,同时,所需要的配套政策较之央企也相对简单一些,“这些都是地方国资改革的优势。”该人士表示。因此,在央企试点没有设定批次和时间限制的背景下,其影响将随着试点推广而加深,由于试点的灵活性,赋予了试点企业在改革模式上更大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