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征地制度改革为目标的新一轮改革即将吹响号角:它承袭了解放生产力的使命;它不采取非此即彼的武断手段,却引领着深水区改革的突破航线。
它也被赋予一个更闪亮的名词——“新土改”。
来自权威渠道的信息显示,“新土改”的重点长远来看将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且这项改革很可能融入到城镇化改革的进程之中。但在改革的路径选择上,渐进的可能性更大。
改革方向和思路渐明朗
“只有改革才能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低的问题,只有改革才能解决土地制度混乱问题、农民利益无法保证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解决这些问题以后,能使农村发展更好,农民利益更大,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更高。”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珏林对上证报记者说。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土地制度必须有一个突破性变革,因为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国土资源部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说。
邹晓云所在的土地勘测规划院,是国土资源部所属的智囊机构。
“目前各方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肯定有分歧,而且有的分歧还比较大。这意味着今后改革的难度比较大、压力比较大。但是,改革的需求也很多。”邹晓云说。
他认为,目前土地的供应和配置都存在严重问题,“土地制度的问题都很清楚,而且整个经济的运作都与土地的供应模式密切相关,通胀问题、高房价问题也都与土地有关。”
他直言,“土地制度改革表面上好像是制度设计上的难点,如土地管理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但其内在则是利益问题,或者说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即,我们的体制制度,没有把利益格局协调好。如农村人和城市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完全不一样。”
另外,“土地管理模式部门化,不同的部门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国土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等也想法不一,改革可能削弱他们对土地的控制力,由此也是阻力之一。”邹晓云说。
对此,接近国土地资源部的人士向上证报记者表示,农地流转的确是改革的重头戏之一,但因为问题复杂,从改革的顶层设计来看,目前尚无定论。在他看来,三中全会谈改革,必然会涉及到土地制度改革。另一位接近国土资源部的人士也表示,三中全会本身涉及土地改革的内容或许有限,但在改革的方向和思路上会给予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