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中央政府一个多月内三次提及简政放权,被外界看作是发出了政府转变职能“动员令”。对此,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议释放的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信号,凸显出这个问题在当前政府职能改革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外,简政放权将激发小微企业创业活力,减少审批成本,起到以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
一个月内三提“简政放权” 国务院发出转变职能“动员令”
“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会议上表示,转变政府职能,是在当前形势下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举措,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客观要求。
这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一个多月内,第三次强调简政放权,共计取消和下放了133项行政审批事项。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特别强调“要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投资项目和资质资格等的许可、审批,切实防止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
《经济日报》评论认为,如果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不仅难以真正弥补市场失灵,还容易滋生腐败和寻租行为、增加企业成本、抑制市场活力,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公章围城”、“龟速办证”、“跑部钱进”等一些热词的出现,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群众对“简政放权”的呼声。
同时,此次会议也被看做是国务院发出的转变职能“动员令”。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亮相,备受关注。外界评论认为,这次机构改革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国务院现有组成部门减少至25个,进一步明确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改革思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今年要开好头;“开弓没有回头箭,下一步还要继续推进,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新一轮转变政府职能的大幕已经拉开。”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作为新一届政府职能转变重要的突破口,凸显出这个问题在当前政府职能改革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政府职能转变释放改革红利,实际上也是解放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具有一定高度。
经济数据逊于预期 简政放权直指促就业
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已进入“换挡期”。4月份工业、消费增速缓慢,低于预期;出口超预期回升但数据被质疑“虚高”;“三驾马车”中分量级的投资继续回调:中国经济增速的现状,愈发显示出对稳增长的迫切需求。
经济增速放缓,最令人担心的是就业。不过,今年一季度就业数据并未被拖累,表现抢眼。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的数据显示,1-3月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2万人,高于2011、2012年同期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1%,与去年底持平。
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此前表示,下行不是负增长,只是增速放慢,我国经济还在稳定的增长通道中,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速放在全球看,依旧称得上高增长。只要经济在增长,就会持续释放新的就业岗位。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受经济增长放缓限制,加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和毕业生就业观念多元化的影响,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可轻视。李长安表示,今年毕业生将近700万人,创出新高,就业压力相当巨大。
如何对应就业压力,在李长安看来,目前妨碍市场经济运行的问题很多,包括创业不积极以及中小企业活力不够,很多问题跟行政审批过于繁琐,效率较低,干预过多密切相关,“简政放权,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就业优先战略,依靠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他认为,小微型企业作为创业主体,在创业过程中,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创业环境,包括审批的程序、时间、成本等问题,是制约企业能否成立、能否生产很重要的因素。
李克强总理在此次国务院会议上指出,要以简政放权促就业。稳增长、促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扩大就业。要加快企业工商登记等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提供更广就业门路、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的优势,把由地方实施更有效的审批事项,坚决下放给地方。
分析认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决策层已清晰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把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交给社会,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激发市场活力,才能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激起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创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