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海峡财讯 > 正文
厦漳泉代表同说“台”
money.fjnet.cn 2013-03-14 11:3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厦漳泉代表同说“台”

中新社记者 陈悦

福建是对台交流“先行先试”区。说起对台交流,作为台胞的主要祖籍地,福建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主官以及福建代表都有话说:厦门“要人”,漳州谈“农”,泉州则要为台企解决“钱”。

厦门“要人”:引台湾人才促人员往来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市长刘可清说,就在两会期间,厦门于3月7日出台《台湾特聘专家制度暂行办法》,“从现在到2020年,要累计选聘300名台湾专家。”

“他们可以到行政机关,也可以到企事业单位,对成绩显著的专家,我们给400万元(人民币)的补助经费;而且无论在哪里工作,所在单位该给的待遇还要给。”刘可清说,为了让台湾专家解决后顾之忧,厦门好的中小学都有台生班,解决专家子女就学问题,“厦门市民享受的待遇,台湾专家都能享受。”

有论调认为,“大三通”后,厦门对台优势削弱。这位已经在厦门任职两年多的市长并不认同。

他说,过去厦门离台湾距离近,可是台湾民众要来厦门,或者从港澳绕一个大圈,或者到金门走“小三通”,似近实远。“‘大三通’后,厦门已经开通到台北松山、桃园、台中、高雄4个机场的空中航线,4年多时间累计运送旅客200多万人次,‘小三通’也增加了夜航。”他说,“从人员往来的角度,‘大三通’后厦门离台湾才真正是近了。”

漳州女市长报“数”谈“农”

“漳州已经引进台资农业企业项目1000多个,合同台资16亿多美元……”说起漳台农业合作,全国人大代表、漳州女市长吴洪芹信手拈来一串串数字。

吴洪芹说,漳州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而且地理环境优越,两地农业合作起步早、基础好、成效显著。“漳州1980年就引进了大陆正式注册登记的第一家台资农业企业,漳州的天福集团是大陆第一大农业企业……”女市长又为漳台农业数起了“第一”。

吴洪芹说,现在台湾农民已经和漳浦农民融合在一起,“文化一样,语言一样,分不清谁是台湾农民,谁是漳浦农民了。”她说,农业合作让两岸民众加深了解,加强感情。

泉州要帮台企解决“钱”难题

泉州是大陆3个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之一,而台资企业尤其是台资中小企业向来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透露,泉州的“金改”方案正在制定中,方案出台后,才能明确台资企业和相关台湾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

福建经贸委主任周联清代表则看好以泉州为代表的福建民间资本。他说,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民间资本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福建泉州的‘晋江模式’,初期就是依靠民间资本支撑的。”

“粗略估计,福建的民间资本有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利用好,对台资企业的借贷,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周联清说。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陈艳婷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