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采访组 本报记者 梁建平 段金柱 阮锡桂 刘国军 雷光美 通讯员 张文艺本报记者 林熙 摄
古雷石化项目建设者保质量,抓进度,以一流的质量和速度推进项目建设。本报记者 林熙 摄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热血比拼,也是一场挥洒汗水的激情跨越。
大干150天,1.9万亩海域、1.95万座渔排收海任务圆满完成;2009年5月8日奠基,2010年5月26日全面建设,今年底将试生产,从开工到生产仅3个春秋。
古雷石化启动项目建设速度之快、进展之顺利,堪称一流;短短时间,一座现代化、世界级石化园区拔地而起,堪称奇迹,罕见于我国乃至世界石化建设史。
一流干劲成就一流速度。古雷石化基地建设的加快推进,得益于时不我待、抢抓机遇的使命感,埋头苦干、敢拼会赢的精气神;来自说到做到、说好做好的执行力,勇于创新、敢于问责的机制保障。
敢拼会赢
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把历史性机遇化成推动跨越发展的精气神
古雷石化启动项目是漳州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达产后将实现产值1000亿元。
力度前所未有,前景灿烂可期。项目本身及配套工程可谓博大精深——码头、供水、供电、道路、消防设施、安置房……小的不算,仅投资上亿元的配套项目,就有10多个。古雷半岛几无工业基础,一下子承接“巨无霸”项目,难度可想而知,任何一项工程几乎都是从零起步!
如何推进?“非一般的项目,需要非一般的激情和干劲。我们提出,举全漳州市之力,推进古雷石化项目。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扬打好五大战役的精神,凝心聚力,埋头苦干,敢拼会赢。”漳州市领导说。
在古雷,“5+2”“白加黑”早已成为各级干部的工作常态,聚合成为干事创业的强大气场,催动征迁、收海、基建等工作。
“一个人等于一个指挥部”,漳浦县古雷镇民政办主任林锦辉是亲历者。2011年5月3日钻探,5月18日动建,9月28日完成220KVⅡ回路28座塔基建设,提前一个月完成任务。时隔一年,坐在记者面前,一脸黝黑的林锦辉依然清晰记得这几个时间节点。
为保障项目用电,去年5月启动建设41公里长、总投资1.76亿元的220KVⅠ、Ⅱ回路工程,要求今年6月底前送电。工程需要建设200座铁塔,征地600多亩。征地任务落到林锦辉一个人身上。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极为繁复。“由于古雷镇人均仅有3分耕地,一个塔基用地虽少,但牵涉到的农户少则四五户,多到几十户,我必须一家一家去谈。”他说。
林锦辉骑着摩托车就奔波开了,早上7点出门,晚上11点到家,基本上每天都这样。
让他记忆最深的是位于坡内村的95号塔基。由于历史原因,3亩地竟牵涉到62户村民!一家一家地谈,最后剩下五六户,花了一个星期做思想工作。但有一户再怎么说,始终不同意。“只要他在家,我就去做工作,白天去,晚上也去,前前后后跑了13趟,终于得到他的同意。”林锦辉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锦辉单兵作战,啃下硬骨头,无一起纠纷。
征地顺利推进,素有“铁军”之称的省第二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夜以继日跟进建设,仅用6个月就完成200座铁塔及线路架设,刷新福建电力建设最快速度。
在古雷项目大会战中,有无数像林锦辉这样的干部冲在一线。
古雷开发区党委书记康溪顺是身居一线的负责人之一,基本上每天一睁眼就忙起来,协调建设,督促进度。为了项目审批,他数次往返北京、福州、漳州、古雷,3年多跑了70多趟北京。有一次,一星期跑了3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