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保险> 行业动态 > 正文
保险业深陷“循环融资”怪圈 监管层酝酿淘汰制度
money.fjnet.cn 2012-08-29 17:34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

一路狂飙失控的银保业务不仅是资本消耗“杀手”,更有“洗钱”之忧

如果说前两年“资本饥渴”还只是中小保险公司所患之症,那么今年以来保险巨头排队发债的迹象,似乎正在预告:在银行掀起融资潮的同时,整个保险业也正行驶在融资的高速公路上。

截至8月上旬,上市保险公司已完成或已公布未完成的发债融资总额就高达1035亿元。加上中国人保即将启动的IPO计划,以及非上市保险公司的融资饥渴,保守估算:今年保险业融资规模将超2000亿元。

这厢融资需求尚待释放,那厢资本消耗却在加快。近期集中披露的保险股半年报显示,上市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显著下滑。根据投行对保险业的资本压力测试,今年逾2000亿的融资规模最多可支撑保险公司两年的业务发展。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将是保险业集中融资的下一窗口期。

市场人士不禁感叹:保险业难道已深陷“循环融资”的怪圈?随着本报记者历时数周的深入调查,一条保险业“循环融资”的链条,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组团“抽血”

今年逾2000亿的融资规模最多可支撑保险公司两年的业务发展。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将是保险业集中融资的下一窗口区

保险业的融资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正汹涌而来。

“印象中,2009年至2010年这两年,有资本补充需求的基本都是中小规模的保险公司。由于这些公司的初始资本金只有两三亿,因此为了机构扩张、业务发展,需要股东注资。”沪上一家保险公司高管回忆说。

孰料,彼时中小险企为求发展而生的融资之举,如今却演变为全行业为挣脱偿付“紧箍咒”的无奈应对。

以下一组数据,可以清晰地为我们拨开近年来保险业融资加速的谜团:

2009年,保险业融资规模885.42亿元。其中,股权融资740.42亿元,次级债融资145亿元;

2010年,保险业融资规模865.09亿元。其中,股权融资656.59亿元,次级债融资208.5亿元;

2011年,保险业融资规模1952.04亿元。其中,股权融资1374.54亿元,次级债融资577.5亿元。股权融资中,非上市保险公司股权融资604.37亿元,上市保险公司实际股权融资(注资)770.18亿元。

2012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截至8月上旬,上市保险公司已经完成或已公布未完成的融资总额就高达1035亿元。加上中国人保即将启动的IPO计划,仅上市保险公司今年的融资规模就在1300亿元至1400亿元之间,假设非上市保险公司的融资规模与去年持平,那么,2012年保险业融资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这厢融资需求尚待释放,那厢资本消耗却在加快。近期集中披露的保险股半年报显示,上市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显著下滑。根据投行对保险业的资本压力测试,今年逾2000亿的融资规模最多可支撑保险公司两年的业务发展。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将是保险业集中融资的下一窗口区。

市场人士不禁心生感叹:保险业难道已经深陷“循环融资”的怪圈?是什么原因导致保险业近年来依赖外源性融资,而渐渐丧失了自身的“造血”功能?

银保“快跑”

保险业“循环融资”背后的一条导火索——保险公司近年来痴迷披着保险外衣的理财型业务,即银保业务

股市巨亏仅是表象,粗放式高资本消耗业务模式下的“野蛮”成长,才是“循环融资”潮的幕后推手。

溯本清源,本报记者历时数周调查,终于摸清了保险业“循环融资”背后的一条导火索——保险公司近年来痴迷“披着保险外衣的理财型业务”。

“这几年,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之所以出现频繁融资潮,主要是实施了”银保快跑“战略。”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深因。

就连战略方案的实施者——寿险公司也未能预料到的是,这一本被寄予增厚业绩众望的新渠道,竟然将其带入了“循环增资”的怪圈。

银保是银行保险的简称,浅白地说,就是“保险出产品、银行借柜台”,保险公司借助银行柜台提高保单销售量,银行从中收取保费佣金(费率)。

这一兴起于2000年左右的新生渠道,随着2006年、2007年保险机构主体迅速扩容、传统渠道代理人制度遭遇瓶颈,而开始迎来了一个狂飙时代。

为了迎合银行客户的特点需求,绝大多数寿险公司主打3至5年期的储蓄替代型趸缴(一次性缴付)银保产品。这类产品保障成分低,期限短(短的甚至只有1至2年期),极易被拿来与银行储蓄相对比。在银行看来,这类产品符合其客户的购买需求,非常好卖!

一家银行在沪某网点的柜台人员告诉记者,卖一个期缴(分期缴付)的保障类银保产品所需花费的精力(专业解释和时间),要远远大于卖一个趸缴的银保理财类产品,但从当年的每单保费来看,趸缴所贡献的却是期缴的十多倍。“关键一点是,保费上得快,佣金拿得多。”

作为亲历者,某中资寿险公司上海分公司高管描述了银保产品彼时火爆的场景,“储蓄替代型产品当时在银行网点大行其道,产品形式有分红型、万能型和投连型的,单家保险公司仅靠一款银保产品每月收进保费数以亿元计,甚至更多。”不少保险公司依靠销售这类产品,缔造了保费暴增的神话。

但是,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却出人预料:尚沉浸在银保暴增风光中的保险公司,却在这两年相继被套偿付能力“紧箍咒”——且卖得越多,套得就越深。

为什么说,在银保渠道销售的储蓄替代型保险产品,销售规模越多,就越“吃”偿付能力?银保产品对保险公司资本的消耗到底有多大?

为行内人所熟知的是,寿险公司对资本的需求主要与法定准备金相关,不同类型的产品对资本的占用不大相同。一家寿险公司总经理直言不讳:“在累计保费相同的情况下,目前银保市场上主流的短期趸缴产品对首年资本的占用,约为10年期缴长期保障型产品的6倍之多。”

也正是基于这种产品结构,导致了大多数寿险公司过度依赖于“资产管理型”的盈利模式,即: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

在这种“躺着吃利差”的盈利模式下,一旦资本市场不理想,保险公司就被股市牵着鼻子走,当期的盈利能力将大大下降,保险公司依靠自身盈利实现偿付能力自身“造血”的功能大大减弱。资本“饥渴症”便久治不愈。

责任编辑:editor

富豪最爱12婚姻注册地

最浪漫的结婚注册地在爱尔兰,这里实行期限制婚姻,期限从1年到100年,且1年的工本费为26000元,100年仅6元。...[详细]

新闻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