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了”三费 “瘦了”研发 刘兴龙
□本报记者 刘兴龙
在政策加速推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活跃于新兴产业领域的创业板公司被给予了厚望。然而,已披露中报显示,125家公司(不含今年上市企业)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幅仅为7.54%,低于同期7.8%的GDP增幅。
创业板公司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63.26亿元,同比增长逾三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进反退,研发费用合计为8.07亿元,同比减少3.44%。
业绩实际增幅不足4%
作为A股市场最年轻的成员,创业板集中了大批高成长中小企业。然而,与旺盛的融资需求相比,创业板的中报业绩却不尽如人意。已披露中报的125家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幅仅为7.54%。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创业板公司上半年业绩增幅跑输GDP。
今年以来,国内经济环境不佳,钢铁、船舶等传统制造业经受了巨大的考验,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必要性日益凸显。规模小、技术先进的创业板公司本应迎来发展的良机,不过从中报财务数据来看,难以消化快速增加的费用支出,导致这些公司盈利能力大幅萎缩。
统计显示,125家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320.78亿元,同比增加了16.22%。一般来说,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收入与费用的增长应该呈现同步的特征,但是创业板公司在成本增加方面却是超常规的。这些公司上半年销售费用合计31.39亿元,同比增幅为36.16%,较营业收入增幅高出了近20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创业板公司期间费用整体增幅十分惊人,125家公司上半年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达到了63.26亿元,同比增长了33.84%。需要指出的是,创业板公司多数上市时间不久,大量的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贷款,这些公司上半年财务费用总额为-6.3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75亿元,节省开支2.64亿元。如果不考虑财务费用,创业板公司其它两项期间费用的增幅将达到36.53%。
由于费用支出规模大幅攀升,创业板公司盈利能力明显削弱。剔除补贴、投资收益等因素,125家公司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合计为48.32亿元,同比增幅仅为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