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震荡难料,债市乏善可陈,万亿保险资金急辟蹊径。除在基建项目债权计划上加码之外,盈利模式日渐清晰的养老地产,亦引保险资金纷至沓来。在长时间的调研观望之后,中国平安(微博)(46.10,0.00,0.00%)进军养老地产的路线图终于浮出水面。
知情人士昨日向上海证券报透露称,按照目前中国平安内部规划,未来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西南部、海南岛等五个地区规划养生养老地产项目。运作模式将分三条主线,不仅有目前保险公司主推的“租赁型养老公寓”,还包括“销售型亲情社区”、“销售型度假休闲产品”。
“租赁+销售”模式
近年来,素有金融业“急行军”之称的中国平安,却唯独在养老地产上一直观望不前:成立不动产投资子公司已有时日,团队建设已搭建完毕,但至今仍无明确的养老地产项目浮出水面,仅停留在研究论证阶段。相形之下,泰康、新华、国寿、太保、合众等保险同业囤地积极,多家中高端养老社区已相继竣工。
平安在养老地产上的“慢一拍”令同业疑惑。盈利前景莫测难料,是其在养老地产上欲进又止的主因。中国平安不动产投资子公司一位项目经理坦承,“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没有充分的市场调研,没有明确清晰的定位,以及明确的盈利模式,我们不会轻易下手。”
根据保险投资新政规定,“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不动产项目,不得自行开发建设投资项目,不得以分拆形式销售养老项目产权,不得利用销售养老项目产权获得销售收入。”
“这意味着保险资金只能长期持有养老产业,不得上市交易,因此只能以租赁的形式来实现投资回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没有产权归属感的租赁模式,将可能使养老地产的回报周期被拉长至10年、甚至20年以上。
但显然,从目前平安的养老地产投资规划来看,并不仅限于租赁模式。其另外两条投资路线“亲情社区”、“度假休闲产品”均为销售模式。
其中,亲情社区是依托于养老公寓,由老年人、青年人及儿童构成的全龄阶层的开放性生活社区;度假休闲产品则是以别墅型住宅为主,结合商业区、五星级酒店、特色文化养生馆、各类运动设施场等各项配套的顶级度假养生产品。
“租赁+销售”模式是否存在违规之嫌?业内人士分析称,平安投资养老地产的资金来源,可能不仅限于保险资金,还包括动用平安其他子公司的非保险资金,举集团之合力,如取自平安信托的第三方募集资金等。而这种模式在其他非金控保险公司身上,几乎不具可复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