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来看,这笔账还是划算的,不会对中资银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引入境外投资者对当时的股份制改革有着巨大的帮助,不能以现在的投资收益简单衡量
面对持续低迷的国际经济环境,市场上传言已久的“境外投资者抛售中资银行股份”的消息终成现实。
近日,工商银行(下称“工行”,01938.HK)、建设银行(下称“建行”,00939.HK) 相继被高盛和美国银行(下称“美银”)减持,两家中资银行被减持涉及金额高达约合600亿港元(77亿美元)。
对此,山东财经大学(筹)财税金融研究所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陈华17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盛和美银此次减持主要出于自身原因,工行、建行运行平稳,不存在被减持的理由。
几乎同时减持
15日,建行公告称,公司14日接到股东美银的通知,美银于11日和14日同意以协议转让方式向几家机构投资者转让约104亿股建行H 股股份,约占建行总股本的4.14%。建行表示,本次转让后,美银持有公司H 股股份21.4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6%。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8月,美银曾承诺未来12个月内无增持或减持建行股份的计划,称将长期作为建行的重要股东,未来双方的战略合作地位不会改变。双方还宣布将继续开展新的5年战略合作计划。显然,美银没有遵守之前的约定,在涉嫌违约情况下减持了建行股份。在美银发布减持公告后,建行很快作出回应。建行行长张建国称,美银由于自身原因减持建行股份,对建行的经营发展没有影响。
而仅一日之隔,工行被减持的消息得以确认。16日,港交所披露,高盛已于14日申报出售17.52亿股工行H股,其在工行H 股的持股比例由12.13%降至10.11%,低于此前抛售24亿股的市场传闻。数据显示,高盛出售的每股平均价为4.88港元,共计套现85.5 亿港元。对此,工行行长杨凯生表示,这是高盛自身资产配置的需要,对此表示理解,任何进一步的持股变动将取决于高盛自身。他还称,高盛仍认为工行具有投资价值。
弥补资金缺口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此番减持的原因不在于中资银行,而在于国外投资者自己出了问题。”陈华对导报记者表示,国际经济形势不见好转,部分投资机构在经营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加之相关政策约束,使其不得不被动减持。
导报记者了解到,4日,国际金融监督和咨询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全球29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根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协议,这些金融机构将被要求额外增加资本金,美银、花旗、高盛及摩根大通等均名列其中。
G20明确要求,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银行资本金需额外增加1至2.5个百分点。而根据《巴塞尔协议III》 ,到2013年全球金融机构的最低核心资本充足率将提高至7%,这意味着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需提高至8%-9.5%。
从美银三季报来看,截至9月底,美银核心资本充足率仅8.65%,而同期摩根士丹利公布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3.1%,高盛为12.1%,摩根大通则为9.9%。
根据瑞士联合银行(UBS)的分析报告,由于系统重要性银行面临附属资本增加压力,而它们在中资银行上收益颇丰,未来这些战略投资者可能进一步减持中资银行股份以补充自身的资金缺口。
- 2011-11-17外资减持对中资银行影响有限
- 2011-11-16美银违诺再抛建行H股 中资银行成外资投行提款机
- 2011-11-15外资战投减持中资银行影响几何?
- 2011-10-03港股恒指低开2.35% 中资银行及资源股领跌蓝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