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女士最近着急用钱,她以为银行理财产品像定期存款一样,提前支取只会损失利息。殊不知,合同中明确规定,任何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都不允许提前支取。无奈之下,她只好向朋友借钱应急。
像赵女士一样对产品不甚了解的投资者不在少数,而银行在销售产品时,也多是一味强调收益,忽视风险提示。就此,银监会日前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对利用理财产品大做文章而揽储的商业银行正式下了“通缉令”。
案例:理财产品提前取 根本不可能
国庆期间,赵女士看中了一套房子,这两天正在筹集房款,却遇到一件烦心事。她告诉记者:“目前总房款还差5万元。国庆前不久,我购买了一款3个月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5万元,我想把它取出来支付房款,但这两天跑了好几趟银行,他们却说,理财产品不允许提前支取。我原以为理财产品像定期存款一样,提前支取只给活期利息,哪怕不给利息也认了,谁知道银行压根儿就不让取。”昨日,记者在某银行营业大厅看到着急取钱的赵女士。
尽管她不停的恳求,但银行理财师仍表示,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不允许提前支取的,这条规定已在产品说明书中“白纸黑字”明确指出。无奈之下,赵女士说:“现在只能先向朋友借钱把房款付上,等产品到期后再还人家。哎,还不如老老实实存定期了!”
现象:极少数投资者阅读产品说明书
银行理财产品今年出现爆发式增长,随着收益率攀升,投资者对此兴趣渐浓,它已成为很多市民投资理财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购买产品之前,又有多少投资者会对此有深入的了解呢?
昨日,记者先后走访多家银行营业网点,发现大多市民在购买产品时,只听理财师讲解,看重预期收益率的高低,银行人员在打印出产品说明书和购买协议后,投资者签字并抄写一段风险提示文字,之后交易就算完成。记者观察到,几乎没有一个投资者会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中行理财师林铁峰告诉记者:“理财产品说明书一般都有五六页纸,其中条款众多,还有很多复杂的计算公式很难理解。所以,只有百分之一二的人会阅读,并对不明条款进行咨询,绝大部分客户对产品的了解只是从银行人员的讲解中获得。如果银行方面阐述不全面,很容易给客户造成误解。”
- 2011-10-10“黄金周”人休钱不休 百姓投资首选理财产品
- 2011-10-10投资持久战 把保险当“理财”
- 2011-10-09股灾之下机构投资盘点:券商理财频现清盘
- 2011-10-08假后理财先看信用卡账单 再部署中长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