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财经>财经热点> 正文
中小企业的集体困惑:转型?转移?转行?
www.fjnet.cn 2011-08-02 15:21 来源:股天下 我来说两句

在如今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机器仍在轰鸣,车辆仍在奔波。遍布于每条小巷里的工厂里繁忙劳作的身影,显示出中小企业并未如外界担忧的那样出现大面积倒闭。但几乎每家企业负责人都会向记者倾诉其生存空间的日渐狭窄。除了原材料成本上升、招工难、人民币升值这些老问题,今年上半年以来,资金链骤然紧绷和电荒加剧,更成了中小企业能否生存下去新的考验。据新华社电

  转型 可望而不可即?

  靠廉价劳动力攫取利润,靠资源消耗型生产扩大规模,靠代工、贴牌,廉价的出口来维系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日薄西山。走向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转型的时代已经来临。可是,倒逼之下的转型,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却有一种无法承受之重。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何佐贤说,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支撑,然而中小企业恰恰缺乏这些要素,这使得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难度加大。部分中小企业反映,在对企业追加投资,特别是在新设备投入上有顾虑,因为,未来不一定能够产生效益,尤其是在一些产品周期短的行业里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生存的压力让中小企业看到必须转型,但面临的困惑又令他们难以实现转型的愿望。在资金、人才、规模、行业等方面的选择上存在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转型之路,怎样把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转型变为下一步解决企业生存发展的实践,既需要提升转型升级的环境,又需要加强转型升级的引导。

  转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面对不断上升的土地和人力成本,向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成为最近几年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项重要选择。不过,在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产业链建设等等问题上存在的不足,却使这种转移成为一种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虽然从理论上看,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转移,对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着显著的效果,但由于物流成本的存在和管理成本的提高,劳动力成本形成的优势又被迅速抵消掉了。不仅如此,由于产业链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环境的匹配程度也不及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不仅风险高,而且不实惠。

  “企业不仅看中现实成本的降低,同样也看中隐性成本的降低。给企业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有时候比单纯的降低租金、降低工资更为重要。”东莞鸿仁五金电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圣武告诉记者。

  转行 谁来坚持“中国制造”?

  “上帝惩罚谁就让谁去从事制造业……”这句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制造业毛利低微的玩笑现在已经被许多从事制造业的企业主演绎出了不同的版本。王圣武告诉记者,在机械加工行业的圈子里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要是看谁不顺眼就让他去干机械加工吧……

  玩笑的背后是中小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无奈现实。即便是每天加班加点、开足马力赶工,在面临来自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双重挤压下,付出巨大精力的制造业企业主仍旧感觉到得不偿失。

  事实上,许多淘到第一桶金的企业主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转行之路,当制造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时,这种转行的冲动似乎更加强烈。

  东莞天时时装余红锋告诉记者,现在服装加工这一行业做起来太苦,不少中小企业主都关门了,转而去投资铺位、炒炒股票……

  东莞精艺制版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程世坚甚至随时做好准备,一旦做不下去了,就把工厂卖掉,回肇庆老家开个大排档……

  与起早贪黑、满负荷运作却还要如履薄冰的加工制造业相比,投资地产、矿山、股票、餐饮等产业不仅轻松很多,回报率也更加可观。“这才是真正的赚钱!”一些中小企业主开始这样认为。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经济而言,“世界工厂”仍旧是无法丢掉也不能舍弃的角色。然而当大量的资金选择离开制造业,大量的企业选择逃离实体经济的时候,“中国制造”这四个字的根基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在如今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机器仍在轰鸣,车辆仍在奔波。遍布于每条小巷里的工厂里繁忙劳作的身影,显示出中小企业并未如外界担忧的那样出现大面积倒闭。但几乎每家企业负责人都会向记者倾诉其生存空间的日渐狭窄。除了原材料成本上升、招工难、人民币升值这些老问题,今年上半年以来,资金链骤然紧绷和电荒加剧,更成了中小企业能否生存下去新的考验。据新华社电

  转型 可望而不可即?

  靠廉价劳动力攫取利润,靠资源消耗型生产扩大规模,靠代工、贴牌,廉价的出口来维系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日薄西山。走向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转型的时代已经来临。可是,倒逼之下的转型,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却有一种无法承受之重。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何佐贤说,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支撑,然而中小企业恰恰缺乏这些要素,这使得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难度加大。部分中小企业反映,在对企业追加投资,特别是在新设备投入上有顾虑,因为,未来不一定能够产生效益,尤其是在一些产品周期短的行业里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生存的压力让中小企业看到必须转型,但面临的困惑又令他们难以实现转型的愿望。在资金、人才、规模、行业等方面的选择上存在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转型之路,怎样把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转型变为下一步解决企业生存发展的实践,既需要提升转型升级的环境,又需要加强转型升级的引导。

  转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面对不断上升的土地和人力成本,向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成为最近几年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项重要选择。不过,在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产业链建设等等问题上存在的不足,却使这种转移成为一种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虽然从理论上看,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转移,对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着显著的效果,但由于物流成本的存在和管理成本的提高,劳动力成本形成的优势又被迅速抵消掉了。不仅如此,由于产业链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环境的匹配程度也不及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不仅风险高,而且不实惠。

  “企业不仅看中现实成本的降低,同样也看中隐性成本的降低。给企业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有时候比单纯的降低租金、降低工资更为重要。”东莞鸿仁五金电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圣武告诉记者。

  转行 谁来坚持“中国制造”?

  “上帝惩罚谁就让谁去从事制造业……”这句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制造业毛利低微的玩笑现在已经被许多从事制造业的企业主演绎出了不同的版本。王圣武告诉记者,在机械加工行业的圈子里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要是看谁不顺眼就让他去干机械加工吧……

  玩笑的背后是中小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无奈现实。即便是每天加班加点、开足马力赶工,在面临来自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双重挤压下,付出巨大精力的制造业企业主仍旧感觉到得不偿失。

  事实上,许多淘到第一桶金的企业主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转行之路,当制造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时,这种转行的冲动似乎更加强烈。

  东莞天时时装余红锋告诉记者,现在服装加工这一行业做起来太苦,不少中小企业主都关门了,转而去投资铺位、炒炒股票……

  东莞精艺制版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程世坚甚至随时做好准备,一旦做不下去了,就把工厂卖掉,回肇庆老家开个大排档……

  与起早贪黑、满负荷运作却还要如履薄冰的加工制造业相比,投资地产、矿山、股票、餐饮等产业不仅轻松很多,回报率也更加可观。“这才是真正的赚钱!”一些中小企业主开始这样认为。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经济而言,“世界工厂”仍旧是无法丢掉也不能舍弃的角色。然而当大量的资金选择离开制造业,大量的企业选择逃离实体经济的时候,“中国制造”这四个字的根基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责任编辑:林晨昱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投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