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理论频道 > 前沿资讯> 正文

让创新成为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www.hyyz888.com 2012-02-22 17:0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一位哲学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培育和弘扬什么样的海关文化,决定了我们能否有效履行国家赋予的各项职责使命,能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发挥出应有作用。因此,上海海关坚持推进文化强关,根据各方面形势和要求,努力推动形成“创新发展、服务全国、走在前列”的文化氛围。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海关是对外经贸文化往来的重要窗口,我们必须把准时代脉搏,主动适应瞬息万变的外经贸形势,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确保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贸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大优势。

上海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身处上海的我们,往往最先感受到转型发展的新要求,最先观察到与国际接轨的新动向,也最先面临各种风险的新挑战。中央明确提出将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发展战略,上海正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向着这一目标前进。

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上海海关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理念突破、思路创新,是任何改革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从这个角度来讲,海关的科学发展,不仅是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突破创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思想和文化创造培育的过程。只有将创新融入海关文化,成为“灵魂”的组成部分,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创新发展的要求上来,才能使创新真正成为海关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弘扬创新文化,必须解放思想、敢闯敢试。要以创新的思维和勇气破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树立敢为人先、率先而为的意识和观念。上海海关历来不缺乏改革创新的胆魄,曾经在上海最先实施“5 2天”工作制、区域通关、分类通关等改革,最先推动设立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最先开展“大通关”工程、地方电子口岸等建设,成为海关改革创新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上海海关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着力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区域通关一体化、新型关企合作模式等改革和建设,继续站在海关改革和发展的最前列。

弘扬创新文化,必须立足实际、科学理性。创新不仅是思维方式,也是工作方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客观实际,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推动创新,在创新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深化对海关工作基本规律的认识,把坚决贯彻中央和总署各项决策部署与主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把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切实解决地方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更新思维理念,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加快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海关自身的科学发展。

弘扬创新文化,必须胸怀宽广、视野开阔。创新的目的在于适应外部形势和环境的要求。创新是一个开放的过程,闭门造车的结果必然是“拍脑袋”创新。海关与社会各界有着十分广泛的联系,我们必须积极向兄弟海关、地方政府、贸易企业、社会机构和人民群众学习求教,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和要求,为创新发展拓展思路。同时,还要积极学习借鉴国际海关在业务监管、科技应用、口岸管理等各方面的成功和成熟经验,使海关管理紧跟时代步伐、符合国际惯例,不断提高服务“统筹内外两个需求、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和水平。

弘扬创新文化,必须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海关是实行全国垂直管理、以统一规范为基本要求的执法部门,要准确把握创新的原则和界限。作为基层海关,创新的要义在于执法和执行的方法及手段,内涵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优化管理和作业流程,使各项监管和操作能够更好地提升质量和效率,更有效地防控风险。要对创新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监督,积极鼓励在依法行政前提下的创新管理和制度,严格杜绝借创新之名不尊重科学、不依据法律,擅权越位、违法违规操作,防止创新成为腐败行为和渎职侵权的借口。(上海海关党组书记、关长 黄胜强)

  • 责任编辑:林晨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