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理论频道 > 党建·政法> 正文

理论的力量在“畅销”中彰显

www.hyyz888.com 2012-02-07 17:18 陈家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一本理论著作,短短半年间销量突破400万册,成为出版业中的一种“现象”。去年中宣部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热销,令人不禁想起上世纪中叶一度洛阳纸贵的《大众哲学》。

艾思奇初到延安时,毛泽东同志这样亲切地说:“噢!搞《大众哲学》的艾思奇来了,你好呀!思奇同志,你的《大众哲学》我读过好几遍了。”毛主席1936年给叶剑英等发电嘱购一批书给干部读时即有《大众哲学》,1941年给当时在苏联的两个儿子去信时附送《大众哲学》等书,1959年外出视察前也指名要带《大众哲学》供途中阅读。仅仅从1936年到1948年的12年间,《大众哲学》就印行了32版。它的一版再版,影响了一代代人。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这本小册子,中高层干部在读,基层干部也在读。学生在读,工人也在读。在职职工在读,退休职工也在读。城市居民在读,乡村居民中也不乏读者。大家总体感觉是,“虽然是理论著作,但一点儿也不高深”,“讲的都是咱老百姓身边的事儿,面对的是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矛盾,既让读者明白原因,又使读者懂得如何解决”。这些阅读感受,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理论著作成为畅销书的秘诀。

理论是深邃的,但语言如果也古奥,读者群就多不到哪里去。如果仅限于在书斋里作形而上的争论,这样的话题大众也不爱看。《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的畅销,首先就是在话题和语言这两个层面上与大众实现了“零距离”。物价、房价、看病难、就业难、分配不公……俱是百姓的关切,“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给力”、“蒜你狠”……都是百姓的语言。回应大众关切把问题解析得切中肯綮,运用大众语言把高深道理讲得浅白晓畅,理论就是大众的理论。

在“自媒体”时代,既有众声喧哗自说自话,也有“金话筒”而听者众。那么,什么样的价值才能让人共鸣,什么样的话语才有听众?归根到底需要掌握能够正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思维。《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的魅力在于,不是居高临下的我说你听、我打你通,而是放下理论家的身段,在回应现实问题中把观察的视角、思考的方法交给大众,让读者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当读者学会用正确的理论来观察和思考,理论就成为大众的武器。

理论著作也能成为畅销书表明,理论不仅要联系实际,更要贴紧大众。理论不是在与大众保持距离中才显得高出一筹,恰恰是生活在大众的生活中才彰显高度与力量。说到底,理论需要培育自己的大众情怀,想大众所想,忧大众所忧,解大众所惑。如是,理论因有生命力而不断发展,大众因理论的滋养而不断前行。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