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理论频道>文史纵览> 正文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www.hyyz888.com 2011-07-05 16:2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图为参加汶川抗震救灾的解放军309医院医疗队党员在重温入党誓词。孙进军摄

● 经过90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当初一个50多人的小党发展到现在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显示了党在马克思主义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强大吸引力和凝聚力。

●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能够真实反映并不断因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从而能够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先进性,进而保持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使党当之无愧地成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50多人的小党发展到现在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充分显示了党在马克思主义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强大吸引力和凝聚力。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重大胜利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一、基层组织建设在革命事业中不断成熟巩固

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9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党的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艰辛历程中,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发展、壮大。1920年,伴随着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热潮,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上海,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于8月成立。10月,北京共产党小组则在北京大学成立。之后,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的先进分子以及旅日、旅法华人中的先进分子,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在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前,党的早期组织逐渐扩大其活动范围,已有六个小组,五十多个成员。

一大之后,党在群众中的影响迅速扩大,组织建设也得以快速发展。1921年11月,中央局即发出通知,要求上海、北京等地在1年内即积极发展党员至30人,以便成立区执行委员会,并依党纲成立正式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到1922年6月二大召开前,党的地区执委会已经有上海、湘区、广东、北京、武汉5个。地方党支部已经有安源、长辛店、郑州、徐州、旅俄、旅德等14个左右。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中国共产党已发展成拥有近5.8万党员、领导着280余万工人、970余万农民、3.5万共青团员,由中央直接领导着8个区委和6个地委的政党,充分显示了党在全国人民当中的政治威望。

大革命失败的短暂挫折并没有阻挡党组织壮大前行的步伐。到1930年党的六届三中全会时,党在全国就恢复了17个省委(省工委)和许多特委、市委、县委的组织。基层党支部仅产业工人支部就增加到228个。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党的不断成熟,在经过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练和洗礼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党的基层组织已经发展壮大到19.5万个。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党的基层组织总数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增加到211.6万个。又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生动实践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全面恢复和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党的基层组织总数为389.2万个,其中基层党委18.7万个,总支部24.2万个,支部346.3万个,一个分布广泛、完善严密、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得以形成。

随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全面发展,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健全。

一是农村、社区党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2010年底,全国6869个城市街道建立了党组织,3.4万个乡镇建立了党组织,8.2万个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党组织,59.4万个建制村建立了党组织。全国建制村、社区党组织覆盖面达99.9%,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立1.23万个党组织,新增的240个街道全部建立党组织。

二是公有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领域党组织进一步巩固。全国公有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领域党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10年底,全国75.07万户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中,74.96万户建立了党组织,占99.9%。全国23.59万个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机关单位中,23.58万个建立了党组织,占99.96%。全国49.83万个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事业单位中,49.26万个建立了党组织,占98.9%。其中高等学校党组织覆盖面达到99.9%,科研、文化、卫生、体育和中小学等单位也普遍建立了党组织。

三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2010年全国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覆盖率比上年增长0.2%。全国1.47万个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团体中,1.42万个建立了党组织,占96.8%。1.93万个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中,1.89万个建立了党组织,占98%。律师和注册会计师行业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这表明,党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二、队伍建设在曲折起伏中不断发展壮大

党员队伍在90年的发展中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起伏中不断发展壮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党得到较迅速发展,到1927年时已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近5.8万名党员。但大革命失败后,党员发展出现了唯一的一次负增长,白区党员损失殆尽。党的六大也不得不在莫斯科召开。抗战胜利后至解放战争,党的方针政策赢得民心,因而又获得巨大发展,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党员人数达到448.8万名,约占当时5.42亿总人口数的0.83%。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党在社会各组织、各阶层群众中的吸引力、影响力不断上升,队伍建设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态势。特别是进入新时期后,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大思路下,党员队伍建设获得了大发展。按照中组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党员总数为8026.9万名,和2007年十七大的7239.1万名相比增长了10.9%。与此同时,党员的职业、学历、年龄、性别比等继续得以优化,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是基层一线党员数量明显增长。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为充分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展党员工作近年来越来越向基层党组织和一线党员倾斜。2010年,共发展生产、工作第一线党员139.5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5.4%,比2009年增加4.7万名。其中发展工人党员19.8万名,发展农牧渔民党员60.3万名,发展农民工党员3.9万名。这表明,党在基层、一线群众中仍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认同感,工农党员也始终是党员的主体力量。

二是高学历和年轻党员数量稳步增长。随着中国共产党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不断提升,高学历人才和年轻人的增多成为党员结构变化的显著趋势。截至2010年底,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977.5万名,比5年前增加758.5万名,占现时党员总数的37.1%。35岁以下的党员1951.1万名,比5年前增加259.2万名,占现时党员总数的24.3%。青年和大学生思维敏捷、勇于创新,他们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类党员的增加,使党增加了新鲜血液,有利于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充满活力。

三是女党员和少数民族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女党员和少数民族党员的增多,使党员结构更加合理。2010年底,女党员达到1803万名,比5年前增加373.8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2.5%。少数民族党员533.8万名,占党员总数的6.6%。女党员和少数民族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党员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党的构成结构因应社会变革不断变化

90年来,党的阶级阶层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建党之初,党为强调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比较注重在工人当中发展党员。如1925年四大时,提出对于广大产业工人,只要“有阶级觉悟及忠于革命,便可加入,不必更有其他条件”。到1927年五大前后,全国党员有57967人,其中工人占50.8%,农民占18.7%。这说明在大革命失败前,工人成分在党内还是占多数的。

但是,此后的革命形势发生变化,依据六大提出的“指导机关之工人化”的“左”倾错误思想因为担任总书记的工人出身的向忠发叛变革命而夭折。随着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大批农民入党使党的阶级构成发生变化。1929年工人党员降为7%,1930年7月又降为5.5%,1930年9月又下降为1.6%。这种状况至新中国成立后得以改变,到1953年时,636.9万名党员中工矿企业的工人党员从1950年的32万余人增加到了66.6万余人,增幅达108%。

改革开放之初,党的组织发展迎来崭新时期,但党员的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低等问题在80年代初显现出来。据1982年底统计,全国共有县委书记、县长4445人,其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只占4%,初中以下程度的占69%。超过50岁的县委县政府领导人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加强“制度建党”和干部“四化”方针的提出和实施,经过1982-1985年的领导班子全面调整,约90万名老干部退到二、三线, 8万多名有知识、懂业务、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被选拔到县以上各级干部队伍中,“四化”建设的新局面已经打开。

改革开放以来,新社会阶层从无到有。因应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党组织逐步吸收新出现的社会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据中组部数据,从2003年起,党对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符合条件的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其他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入党进行了试点。在试点期间,共吸收了226名私营企业主入党。到十七大召开时,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人数达到286.3万人,占当年党员总数的3.95%。仅2010年1年,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发展党员13.1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3%,比上年增加0.4万名;在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8.3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2.7%,比上年增加1.1万名;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1.6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0.5%,比上年增加530名。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党之初曾积极发展工人党员来壮大自己的队伍。然而,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以及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只注重发展工人党员、忽视农民和其他阶层先进分子入党所遭遇的挫折教训表明,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不能局限于自己的阶级基础。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先进分子都应当团结到党的队伍中来,力争“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从而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对于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和成员,可以通过思想建设、教育培训和实践锤炼,使之转变到党的立场上来。

毛泽东同志就非常重视“思想建党”。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针对农村根据地中农民党员约占80%,工人党员约占10%,知识分子、小商人出身的党员约占10%的状况,苏区中央局组织部、宣传部及红军总政治部等,印发了许多通俗易懂的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和党的基本知识读物,对党的主张、组织、纪律、任务等进行说明。并通过各种研究组、政治讨论会、短期培训班等形式,使许多文化水平较低的党员,也能够懂得革命的道理,提高了政治觉悟。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亲自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报告,向党员干部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要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树立了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的原则,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克服了各种不良倾向和作风。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党员的思想水平和素质提高。在“制度建党”、“从严治党”的同时,继续加强党员的思想建设和教育培训。在改革开放之初1983年至1987年的整党中,中央即派出了850人参加的90个整党工作联络小组,指导纠正党内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为了使党的村级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从1994年开始,组织部门分期分批对农村28.2万个处于软弱涣散状态的支部进行整顿。仅1997年上半年,全国即培训农村党员、干部2014.6万人,其中培训乡镇干部105.5万人,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115.6万人,农村党员1793.4万人,使80%左右的村的面貌得以改善。在1998年11月到2000年底的“三讲”教育中,全国共有70万领导干部参与,同时听取动员报告、参加民主测评和帮助整改的党内外干部和群众更达500万人之多。2005年1月起在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涵盖了3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7000多万名党员。活动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关键是要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各级党组织精心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加,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基本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

根据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08年9月开始,自上而下分3批进行,到2010年4月结束时,共有370多万个党组织、7500多万名党员参加。这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全党全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背景下开展的一次活动,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实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正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活动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出发,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和其他经常性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国37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都制订了具体的争创主题,形成了科学发展主题突出、整个活动百花齐放、每个单位都见实效的生动局面。

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还鲜明地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战略任务。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同时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取得了积极成效。

如今,党员教育管理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道路。2010年,全国共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135.4万人次,平均每名农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了2次培训;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1426.7万人次;新党员培训405.2万人次。全国参加民主评议的党员6518.3万名,占党员总数的81.2%,全国各级党组织表彰了25万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34.4万名优秀共产党员,21.4万名优秀党务工作者。

同时,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举措中,党内的选举、决策、监督等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以保证能将不符合要求的变质、腐败分子及时清除出去。据统计,2010年全国出党人数为3.2万,大部分是因腐败或违纪问题被开除党籍。这些措施,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执笔 孙应帅)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