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我们一定要采取措施,切实增强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努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
当前,我国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十一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这种全球性的经济格局调整和转型,无疑会给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带来深刻影响。还要注意到,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推动着世界产业变革与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开始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把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突破口。比如,美国推出绿色经济复苏计划、欧盟实行绿色技术研发计划等,都是为了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抢占新的制高点。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结构既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又面临一次新的战略性调整机遇。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要坚持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立足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要在处理好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关系、增加投资与扩大消费关系的前提下,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努力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要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切实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与支持传统产业相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一定产业基础之上,当前可以借助信息化促进工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把产业的内涵外延做深、做透,加快产业链向高端延伸,逐步确立产业高端上的国际竞争优势。二是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资源、环境作保障,在城市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各地应优先选择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逐渐带动新兴产业的全面推进。同时,还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具有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等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三是坚持产业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要加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破一批带动性强的共性关键技术,瞄准相关领域前沿水平。要在加大本土研发投入的同时,引导领先企业以国际技术合作、国际技术联盟、并购国外研发机构等方式加大海外研发投入,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研发服务业,支持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要深化节能减排,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要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要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奖惩制度。要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制订完善并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要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要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要加强水资源节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强化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要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广普及管道输水、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支持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要加强城市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效率,促进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居民生活节水。要加强重要优势矿产保护和开采管理,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分区管理制度,促进矿业权合理设置和勘查开发布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