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的领导同志,在从事领导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矛盾和挑战。然而,不同的人采取的处理方式不一样,有的怨天尤人,有的坐而论道,有的退缩回避,有的则积极应对。
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解决矛盾,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也是提升领导能力、升华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我认为,应努力做到“十个坚持”、“十个防止”,处理好“十种关系”。
(一)坚持群众观点,防止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时时、处处、事事想着群众。当好表率,以身作则,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其次,带领群众去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不能做群众的尾巴,无原则地迎合一些落后观念。该带领群众去干的事不敢干,怕得罪人;该批评的事不敢批评,怕丢选票,从大的方面讲是一种失职,从小的方面讲是在坑害干部,是典型的自私表现,进而也可以说是不廉洁的表现。
再者,对上对下应当一致。有个别同志,对上捧,对下哄,害人也害己。作为正职,要包容、宽厚,胸怀大度,处理问题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对一些事情要举重若轻,对有些问题又要举轻若重。作为副职,应尽职不贪功,尽责不揽权,到位不越位。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防止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首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的狭小经验出发,从个人的固有观点出发。
第二,应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而不能从形式出发。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文过饰非,掩盖问题,就会使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积越大。当然,也不能只看到问题,看不到成绩,看不到工作主流,这是不符合辩证法的。
第三,应从过程出发,不能从本本、条条和框框出发。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应分清阶段,分清轻重缓急,渐进式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要否定个人的作用,否定主观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工作,不断适应客观环境的要求。
(三)坚持辩证思维,防止片面性,处理好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看问题、处理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往往会出现一成不变、顾及一点不及其余的绝对化倾向。
比如,谈到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就忽视了动力,好像天马上要塌下来了;看社会,要么无比和美,要么一塌糊涂;看人,要么好得没毛病,要么坏得不得了。这样就会把问题绝对化。而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而且是相互转化的。任何时候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看,防止绝对化、主观性和表面性。
(四)坚持全局观点,防止从局部出发,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对全局看不清楚的,对一个地方和一件小事也是看不清楚和处理不好的。
为此,首先必须从全局着眼,准确把握局部的地位和作用。考虑任何问题,处理任何事情,完成任何工作,都要站在全局高度。
其次,必须立足全局,服从全局,调整和做好局部工作。没有全局,局部也不可能做好。例如某一领域,上游只管发展经济,污染物向下游排,从局部看眼前发展了,从全局看则得不偿失。应从全局需要出发,不断提高局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切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五)坚持长远观点,防止短期、短视行为,处理好长远与当前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要放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去考量。若仅从某一剖面、某一断面去看,可能会想不通,继而心里产生压力,最终影响心理健康。每个过程又有若干个阶段,每个人都必须把所处阶段的工作做好。
首先是从长远出发,来考虑和确定当前的目标、方向、重点和方式,否则会迷失方向。对于关系长远发展的大事,必须努力去做、去推动,逐步加以解决。
其次是做好当前的工作。走好当前的每一步才能有长远发展,把当前的工作做好才能放眼长远。这就是当前和长远的辩证关系。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渐进的。
(六)坚持原则性,防止随意性,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法办事,按规矩办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做人做事,对人对事,都得讲原则。一方面,敢于坚持原则,遇事先问法;另一方面,善于坚持原则,讲究灵活性。
在处理问题时,首先,要研究问题发生了应该怎么看;第二,应该从什么角度处理;第三,今后应该怎么办。讲原则性,是必须依法办事,依法处理;讲灵活性,是依法由谁处理和处理到什么程度更有利。原则性不是死框条文;灵活性不是随意性、想当然。原则性与灵活性都不可少,必须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七)坚持创新性,防止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创新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反之,只会僵化守旧,必定无所进取、停滞甚至倒退。创新不等于否定一切,不等于一切从头来,更不等于瞎折腾、天天变,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首先是继承和巩固。对已有的经验应进行总结和更好地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加以巩固和升华。应敢于和善于否定自己、否定过去,找出不足。不敢于、不善于否定,实质是思想僵化、夜郎自大,既不能继承,也不能发展。
第二,因势利导,增强预见性,保持相对稳定性。要稳中有变,变中求稳,这样才能使工作有预见性,才能够把握它的本质、趋势和规律,适时提出新的目标和思路。
第三,善于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寻求新抓手。同时,还应防止“三俗”问题。现在有些人在讲某个人或某件事时,尤其是讲上级时,无不竭尽吹捧之能事。这是一种媚俗、庸俗、低俗的现象。
(八)坚持抓重点,防止四面出击、顾此失彼,处理好全面与重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现在有些同志,不管是讲话、写文章、汇报工作、部署任务还是讨论事情,都面面俱到,无分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人说这是“周密、细致和完整”,其实这是思维方式不健全、能力弱化的一种表现。
在实际工作中,考虑问题、酝酿和研究任何事情,都应反复掂量、多谋善思,分清共性是什么,主流是什么,本质是什么,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哪里。其次,分清原因,对症下药,把共性、主流和本质的东西找准了,还应分清形成的表层、深层原因是什么,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既学会弹钢琴,又善于抓重点。
(九)坚持精益求精,防止作风飘浮、粗枝大叶,处理好粗与细的关系。
在考虑问题、处理工作的标准、态度和方法上,不要总是讲差不多、过得去。
比如,廉政问题,就必须细,不留任何缝隙;勤政问题,必须忠实勤勉、永不懈怠;学习问题,必须坚韧不拔,究根问底,永不满足;工作问题,必须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人言问题,有的应一听了之、一笑了之,有的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的则应重视。
又如,我们在现场审计时,对于每一个重大事项的来龙去脉、形成的原因、违背国家规定的情节、客观结果和处理方式,必须要细,涉及到人,更要细,粗了就会出问题。特别是对那些涉及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必须细上加细。
(十)坚持深入思考,防止盲目性,处理好务实与务虚的关系。
现在,有些人是人云亦云;有些人对问题的理解、对文件的学习囫囵吞枣、食而不化;有些人对现行的看法就一根筋、钻牛角尖;有的是浮于表面,深入不下去,看不到问题实质。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务实不够,就是没有深入进去,不能了解事情发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没吃透问题的根源,只知一点不看全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是务虚不够,就是拿到一个问题后,没经过自己的大脑深加工,没多问几个为什么;下功夫不够,总结分析缺乏;理论功底不足,无法深度思考。
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处理好动手与动脑、工作与学习、理论与实践、积累与发挥的关系,形成实践总结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作风。中国有句成语叫“厚积薄发”,还有一句话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都说的是积累的重要性。积累是什么?就是务实与务虚的结合,在务实中积累经验,在务虚中提高能力。(作者为审计署审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