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理论频道>文史纵览> 正文
文化大院,如何拒唱“空城计”
www.hyyz888.com 2010-12-24 16:14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重建轻管

大院曾唱“空城计”

“空空荡荡一间房,密密麻麻蜘蛛网,破旧不堪几本书,冷冷清清不见人”……帖子里反映的情况是否存在?

当地一些干部告诉记者,虽然永城市对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很重视,2007年就已开始因地制宜、分批推进。但毋庸讳言,跟全国很多地区一样,文化大院也曾遭遇尴尬。

有村民直言,“村文化大院和村室在一起,刚开始时还热闹过一阵儿,每周开放两三次,后来都是村里开会时才开门,更别说搞文娱活动了。”

文化大院唱“空城计”的现象引起了当地政协的关注。2008年,时任永城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的朱继彪与王向军、李祥彬联合调研后发现,除个别文化大院活动正常外,多数存在问题。常年“铁将军”把门的文化站点,成了村民眼中的“摆设”。

村民王宝民表示:“我们这儿的文化大院是村委会直接管,很少开放。每月一次电影下乡都不在大院里放,其他就更没啥活动了。书也看不到,一些设备还在乡里和村里的仓库里存放着呢。”

按理说,基层文化机构尤其是文化站有建制,有人员,有资金投入,开展文化活动应该不难,为何却濒于瘫痪?茴村镇镇长梁素华分析,以前乡镇文化站干部大部分时间用在政务、经济工作上。可以说是“干了别人的活,荒了自己的地”。即便是开展活动也多在乡政府,干部们台上看,群众站在下面望。“地点远,时间短,内容死板,谁会喜欢?”

“调查发现,由于疏于管理,导致村级文化大院后劲不足。”分析群众对文化大院热情不高的原因,朱继彪认为,一是大院相对较远,不如在家看电视、打麻将方便;二是农村青壮年绝大部分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幼在家,无人去关心大院的情况。

“财政配置的篮球架等器材设备、书籍,或丢失、或凌乱、或毁坏、或闲置,管理十分混乱。”调查结果让朱继彪颇感忧虑:文化大院建成之后如何保持活力?内容如何丰富?设备如何保管、更新?书籍如何添置?“一句话,就是如何使文化大院保持长期生命力、凝聚力,使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2009年2月,朱继彪牵头撰写的调研报告《永城市农村文化大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政协提案的形式,向市里反映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强化乡村对文化大院建设与管理的责任,经常开放;与新农村建设、党团活动、青年民兵、治安联防、计划生育等工作互为补充;实行专人管理、建档立卡、集文化活动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市乡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和投入等,真正发挥作用,让文化大院成为农民乐园、科技课堂、休闲广场。

今年5月,一位名叫“火龙果”的网友,将提案发到了“永城人”网站上。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