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别把流动性当“洪水猛兽”
www.hyyz888.com 2010-11-30 17:16  田俊荣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时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相比,中国依然“差钱”。应当从战略上重视流动性充沛带来的机遇,在“收”流动性的同时“用”好流动性,引导其流向需要资金的地方

通胀的乌云似乎渐行渐近。

无论是官方公布的10月份CPI数据,还是坊间新近流传的“糖高宗”、“苹什么”、“棉里针”等黑色幽默,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那就是物价上涨的压力在加大。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有句名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本轮物价上涨似乎验证了这一判断。除了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外,过于充裕的货币正是价格上行的重要推手。

两年来,银行信贷投放较多,加之中国由于经济增长较快、人民币升值,吸引了境外逐利资本源源涌入,在“外洪内涝”的双重作用下,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偏多。有资料显示,2003年至2007年,广义货币M2增幅超过GDP加CPI的增幅2.8个百分点,而2008年至2010年三季度足足超过了9个百分点。当前中国货币存量已达10万多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随着美国实行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内通胀预期进一步抬头,使本已过多的流动性迅速转化为现实支付能力和购买力,明显加剧了通胀压力。

对付流动性过多,一种办法是“收”。事实上,货币当局已开始轮番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努力将流动性装进各种组合政策措施构建的“池子”里。短期内这无疑是管理流动性的必要之举。然而,如果我们转换思路,打开视野,就会看到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时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相比,中国依然“差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当从战略上重视流动性充沛带来的机遇,借鉴“大禹治水”的做法,想方设法引导流动性流向需要资金的地方,而不应视其为“洪水猛兽”,一味排斥和拒绝。毕竟,钱多总比没钱好。

沿着这一思路,我们可以把流动性引向实体经济。时下,由于高利润率行业的准入门槛过高、门槛低的行业利润率又不高,所谓“赚钱的不让干,让干的不赚钱”,使一些民间资本热衷于炒房、炒蒜、炒棉花……成了“炒”字当头、“逐水草而居”的“游牧资本”。为此,应当落实民间投资“新36条”,真正打破“玻璃门”、“弹簧门”,将充足的民间流动性引向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可以把流动性引向薄弱环节。与流动性泛滥并存的是部分地区、行业、领域还缺钱。比如,国内资金分布长期呈现“四六”、“二八”现象:东部占有的贷款比例为60%,中西部加东北仅为40%;城市占有的贷款比例为80%,农村仅为20%左右。不妨通过发行国债、筹集专项资金等办法,将东部、城市的过剩流动性引向中西部和农村。再如,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全球存量的1.3%。不妨加大对“走出去”的金融支持,让更多企业扬帆出海。这些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有了资金“血液”的滋润,就能更快地强壮起来,这也是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题中之义。

还可以把流动性引向金融市场。不妨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创新和丰富金融投资工具,同时鼓励和规范更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借流动性充足之良机,做大做强中国金融市场,有力拓展其深度和广度。

客观地说,要实现这三个“引向”,环节众多,难以快速奏效,但应当看到,中国“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仍将延续,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货币条件又将持续宽松,流动性偏多很可能成为今后几年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常态。只有及早动手、多方配合,在“收”的同时“用”好流动性,才能兴利除弊,让宝贵的流动性更好地为经济金融发展服务。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