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忧党意识的集中展现,标志着我们党对忧党与兴党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进入了新的境界,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忧党意识蕴涵着治党治国的政治智慧
忧党意识,是忧患意识在政党建设中的体现,是一个政党以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主导,在研判各种矛盾、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基础上,着眼于政党治理与发展,由危机警觉、前瞻思维和进取志向等融汇生成的理性精神。这是一个政党走向成熟的智慧显现,也是一个政党保持生机的强大动力。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忧党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厚重忧患意识的科学继承。忧患在胸,居安思危,历来是中华民族安邦治国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5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绵延不绝、深厚浓重的忧患意识,并将其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中国古代形成的“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的政治警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经验总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始终给予我们党深刻的思想启迪。任何政治都是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发展延续,任何智慧都是在传承借鉴基础上的创造结晶。中国共产党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积极传承中国古代忧患意识,并着眼于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新的挑战,不断创新其思想内涵。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忧党意识,是对世界政党兴衰经验教训的自觉吸取。我们党的忧党意识,不仅来源于深邃的历史眼光,也来源于宽广的世界眼光。当今世界,一些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最终走向衰败。苏共执政74年,曾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但由于执政后期思想趋向僵化,党内腐败蔓延等原因,1991年垮台。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执政71年,执政初期墨西哥的经济持续增长,但执政后期由于党内腐败蔓延,执政方略失当,导致2000年下台。这些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一个政党,如果缺乏忧党意识,对面临的风险挑战视而不见,对党内出现的问题整治不力,党就有可能被人民所抛弃,党的执政地位就有可能会丧失,甚至党自身也可能会走向衰颓消亡。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忧党意识,是对自身建设丰富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毛泽东的忧党意识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忧党意识的直接理论渊源。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深刻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毛泽东选集》,第4卷,1438页)并号召全党以史为鉴,牢记“两个务必”。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忧党”的命题。1979年,邓小平就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要忧国、忧民、忧党啊!”(《邓小平文选》,第2卷,222页)“忧党”命题的提出,表明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忧患不仅来自于党的事业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不仅来自于党所处的历史环境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党的自身建设状况。江泽民同志明确把“忧党”作为忧患意识之首。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央要求领导干部要有忧患意识,要忧党忧国忧民。首先要忧党。”(《江泽民文选》,第3卷,324页)这一重要论断表明,在忧患意识的忧党忧国忧民三大要素中,忧党最为关键。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全党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成绩面前,在喝彩声和赞歌声中,千万骄傲不得,千万头脑发热不得。胡锦涛同志还指出:“这是很重要的治党治国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119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建党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经验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的重大论断,揭示了兴党必先忧党、忧党才能兴党的政党建设规律。
- 2010-09-08王天夫:家庭财富累积影响未来社会结构
- 2010-09-08财政体制改革是政改的核心问题
- 2010-09-08工资上涨对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 2010-09-08中国经济将从中部找到新支点
- 2010-09-08陈红太:警惕市场经济负面效应被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