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由一维向多维的转变
对当代中国社会管理而言,绩效评估的导向功能,有助于推动、引导政府社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转变,进而有利于建设高效、透明和负责任的社会管理体制。近年来,中国许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借鉴西方绩效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绩效评估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社会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一维倾向严重。因此,应该反思和借鉴西方绩效评估的经验,促进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由一维向多维的转变。
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绩效评估指标多维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该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相一致,改变绩效进行评估过程中的“唯GDP”的“政绩”模式,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即:发展与秩序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服务产出与社会满意度兼顾,当前显性政绩与未来发展潜力兼顾,量的指标和质的指标兼顾。其次,绩效评估主体多维化,形成各个评估主体功能互补、相互制约的绩效评估体系。一是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并举,政府自身的评估与党的评估、人大的评估、社会专业机构的评估相结合,弥补政府内部评估的片面性;二是重视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作为管理对象的社会和公众对政府社会管理服务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因此,应该将社会和公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公共管理机构绩效的全面性、综合性重要标尺;三是建立和扶持专业的非政府评估机构,如独立的调查机构、大学的研究机构、媒体的评估机构等,这些机构因其独立性可以保证评估结果的相对客观,并且因其专业性可以保证评估程序和结果的科学性。再次,多维度地看待绩效评估。一方面,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监督作用,客观的看待评估所展现的积极效果和暴露的问题,根据相关的规定追究相关主体的责任,并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发挥绩效评估的激励作用,通过评估建立有序、透明的竞争机制,激发工作活力,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同时,也要正确认识绩效评估的先天缺陷。由于绩效评估的“结果导向”、“效率导向”和“工具导向”,可能会忽视组织员工价值和尊严,进而导致“绩效评估失灵”,因此采用绩效管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参与式管理、人性化管理等方式,全方位地激励员工,鼓励其通过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此同时,应当强化对所有社会管理领域以及社会管理主体的社会管理绩效的评估,防止出现社会管理绩效评估的空白点。
- 2010-08-05胡锦涛签署通令给部分单位和个人记功
- 2010-08-05李忠杰: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 2010-08-05垄断薪酬涨幅低于平均值能说明啥?
- 2010-08-05解决养老金缺口要有实际措施
- 2010-08-05不应再以GDP增速高低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