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京7月15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今天撰文指出,目前,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我国根据国情和发展战略自主做出的正确决策,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既定的政策。
1994年以来的一贯政策
胡晓炼在文章中认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正式启动于1994年的汇率并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轨,正式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997年6月后,为防止亚洲金融危机扩散、维护亚洲的经济金融稳定,我国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并收窄汇率浮动区间,将汇率稳定在8.28元/美元的水平。
2005年汇改是1994年汇改的延续。到2005年7月,作为汇改基础条件的大型金融机构改革基本上部署完毕。金融体系整体的健康性有了显著的改善。同时,对国内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进行探索和改革,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汇率改革的微观基础进一步夯实。2005年7月21日起,对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框架和内涵不断得以完善
胡晓炼在文章中认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框架和内涵不断得以完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动态趋向合理均衡汇率水平的机制逐步形成。197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水平总体上经历了先贬后升的过程。汇率浮动区间逐步扩大,2005年汇改时人民币对美元日波幅是0.3%,2007年扩大至0.5%。
汇率定价更加依照市场供求关系。1996年底人民币经常项目实现可兑换,2001年以来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跨境融资等资本流动渠道逐步拓宽,外汇供求关系逐步理顺,贸易投资和个人持有、使用外汇更加便利,外汇供求关系逐步在市场中得到充分体现。
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从1994年之前的官方和调剂市场双重定价,过渡到银行间外汇市场询价交易和做市商制度,外汇市场加快发展,市场主体在汇率中间价形成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根据对外贸易和投资日益多元化的格局,汇率水平逐步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符合我国长远和根本利益,应当继续坚持
胡晓炼在文章中指出,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市场体制完善进程、金融监管水平提高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应当继续坚持。
——这是促进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的根本要求。汇率代表了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比价关系。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可以更好发挥汇率浮动的资源配置作用,灵活调节内外部比价,引导资源向服务业等内需部门配置,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需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固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可能同时实现的情况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有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改善宏观调控能力,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降低宏观经济运行风险。
——刚性的汇率制既缺乏应对危机的灵活性,也可能引发货币金融危机。小国把货币与大国挂钩影响不大,而大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相互影响作用大,固定的汇率易成为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
胡晓炼表示,6月19日,央行宣布在2005年汇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是继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重大举措,更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 2010-07-16谈论教育要有本土视野
- 2010-07-16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 2010-07-16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打造教育强国
- 2010-07-16南方日报:不必为经济增速下行太过担忧
- 2010-07-16中国经济不会二次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