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同胡耀邦、万里、姚依林、邓力群谈长期规划问题。在谈到建筑业和住宅问题时,小平同志作了重要指示。
关于建筑业,小平同志说,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很不重视建筑业,只把它看成是消费领域的问题。建设起来的住宅,当然是为人民生活服务的。但是这种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也是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部门。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建筑业是赔钱的。应该看到,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要不然,就不能说明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把它当作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所以在长期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地位。与此相联系,建筑业发展起来,就可以解决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就可以多盖房,更好地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也就带动了建材工业的发展。
关于住宅问题,小平同志说,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10年、15年付清。住宅出售以后,房租恐怕要调整。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们考虑到买房合算,因此要研究逐步提高房租。房租太低,人们就不买房子了。繁华的市中心和偏僻地方的房子,交通方便地区和不方便地区的房子,城区和郊区的房子,租金应该有所不同。将来房租提高了,对低工资的职工要给予补贴。这些政策要联系起来考虑。建房还可以鼓励公私合营或民建公助,也可以私人自己想办法。农村盖房要有新设计,不要老是小四合院,要发展楼房。平房改楼房,能节约耕地。盖什么样的楼房,要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居民的需要。
小平同志的这篇重要谈话,是1980年4月13日全国基本建设会议期间,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姚依林向大会传达的。会议在当时的建筑展览馆礼堂举行,传达时会场一片寂静。人们边听边记,全神贯注,会议开了近半个上午。
5月19日,萧桐(时任国家建委副主任兼建工总局局长)主持召开国家建工总局成立大会暨全国厅局长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小平谈话和部署当前工作,会议开得十分热烈。会议期间,大家争相传抄小平的讲话并自发进行讨论,其中谈论最多的是支柱产业的内涵及住房商品化的实现途径,还有很多人是想得到一份小平谈话原文当“尚方宝剑”。因为小平谈话一针见血,他把建筑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和未来前景,提升到理论高度和制度建设的高度,使人顿开茅塞。更难能可贵的是,针对破解城市住宅的困局,他果敢提出推进住房商品化改革,发展消费信贷,合理调整房租,鼓励合作建房,对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补贴以及重视农村建房等一系列政策,思路清晰具体。
为了广泛宣传邓小平的改革主张,我们决定直接向中央写信,要求公开发表小平同志的谈话。这封信由我口述,由《中国建筑年鉴》办公室综合处长都贻明记录并抄写,以部党组的名义直送中央宣传部。时间是1984年3月15日。时任中宣部长的朱厚泽在他的办公室热情接待了我,当我说明来意后,朱厚泽告诉我:公开发表中央领导的讲话文章,统归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据此,信件又于3月27日转送至中央文献研究室。
过了不久,中央文献研究室接到我们的报告后,指派张裕康同志负责经办,他先后多次来我的办公室研究稿件修改及相关事宜。1984年5月10日,张裕康当面告诉我:谈话已经小平同志审定,同意发表,请据此收入《中国建筑年鉴》。同时告知,这篇谈话还将在《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上发表。至此,公开发表小平同志谈话的一桩大事,终于圆满完成,大家十分高兴。
1984年5月15日至31日,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根据小平同志谈话要点,政府工作报告把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受到大会高度评价。当天,《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均在显著位置刊发了小平同志谈话全文,其他媒体也相继作了报道。从此,一个富民强国的伟大战略决策,在全国城乡迅速传开;一个旨在改善民生的发展大计,列入国家重要日程;一个亿万群众日夜企盼的住房梦,从此开始成为现实。(作者系原建设部副部长,林阳摘自《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第五期)
- 2010-06-21文化部首发网吧市场年度报告
- 2010-06-21经济学家呼吁:给予民企公平发展空间
- 2010-06-21今年要加强流动性管理
- 2010-06-21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 2010-06-21回良玉强调:科学依法统筹推进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