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继母如生母”
四川广安协兴镇牌坊村,这里是邓小平的故居。他少小离家老大归,等到他再回到四川的时候,父母双亲皆已亡故,故乡只有一位未曾见过面的继母和两个妹妹。邓小平将继母和两个妹妹都接到重庆,继母夏伯根就一直生活在他家中。一住就是半个世纪。
夏伯根只比邓小平大5岁,是船工的女儿。她幼年丧母,十几岁时出嫁,不久丈夫病逝,再嫁给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并生下邓家最小的孩子邓先群。1936年邓绍昌病故后,她就一直寡居在家。兵荒马乱的生活,磨练了夏伯根老人坚强的性格。她虽然不识字,但是一生的坎坷境遇,使她养成了深明大义、明理豁达的性格。当邓小平这位素未谋面的儿子派人来接她的时候,夏伯根只拿着随身的小包裹,就锁上门来到了重庆。
投桃报李,夏伯根老人不仅生活在邓家,成为重要的家庭成员,而且成了邓小平夫妇料理家务的好帮手,被儿女们誉为邓家的“特等功臣”。毛毛、飞飞和几个重孙子都是她一手带大的。邓榕在《在江西的日子里》一文中说道:“‘文革’开始以后,她和我们几个孩子一起被扫地出门,从家里撵了出来。她毅然担起全家在逆境中求生存的重担。在那风风雨雨的日子里,她受尽了屈辱、歧视。但她坚强镇定,不畏艰难,成为我们几个孩子生活的中心。”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夏伯根老人表现出过人的坚韧与明辨是非。她的女儿邓先群回忆说:“那个时候,有好多人划清界限,当时别人家吧,反正有好几家人都划清界限。我妈就跟我大嫂讲了:卓琳啊,你可要清醒哦!你们夫妻这么多年,你应该是了解他的,你可别犯糊涂哦!就跟我大嫂这么说。因为我大嫂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我大嫂就告诉她说,我是了解他的,您放心吧!不会的。”1969年10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劳动,夫人卓琳和夏伯根老人也一同前往。他们住在原来南昌步兵学校的“将军楼”的二层一隅。每天上午,邓小平、卓琳步行去工厂做工,夏伯根老人就在家里操持家务。他们相互体贴,相互照顾,相依为命,静静走过那段艰辛的岁月。直到老人的女儿生孩子,她赶去照顾,才短暂分离。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这一天走完了光辉的一生。当时,97岁高龄的夏伯根老人已患了老年痴呆症,但她却在冥冥之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先她而去的儿子表达了深深的眷恋。2001年春,夏伯根老人辞世,享年101岁。
- 2010-05-26能源企业实现低碳清洁发展的有关认识
- 2010-05-26为人民服务:人民政府永恒的主题
- 2010-05-26网络信息考验执政党的学习能力
- 2010-05-26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中国降低了全球战争的危险
- 2010-05-26国外廉政经验:权力约束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