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来,在妇女运动光辉实践的基础上,中国的妇女理论蒸蒸日上。随着妇女理论的学科化,中国的妇女运动也在日益健康地向前发展。
20世纪初冲破封建牢笼
1908年3月8日,一万多名纽约妇女举行了罢工,而早在之前的1904年4月,中国的《妇女界》便发表了《女子家庭革命说》,《神州女报》发表了《女子家庭革命论》。 1910年哥本哈根会议把3月8日确定为“国际妇女节”,而在此之前的1909年,中国就已出版了《女论》,大声疾呼“革男尊女卑之恶习”。
我们常说,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殊不知,“十月革命”是在“阿芙乐尔”的炮声和圣彼得堡妇女游行队伍的“面包与和平”的呼喊中推翻沙皇的。在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表多篇文章,批判“女子的一方完全牺牲于男子”。这一时期妇女理论的特点是超前的妇女理论转化成为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张闻天、董必武都写文章,批判压在妇女头上的“四权”,大声疾呼男女平等。1944年8月,毛泽东和张闻天一起用为《解放日报》写社论的形式,大谈“家庭民主”。紧接着,毛泽东又于1944年8月31日致信博古,“提倡‘走出家庭’与‘巩固家庭’的两重政策”。在这一时期,妇女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妇女理论转化成了保障妇女自由的法规。
20世纪80年代破土而出
共和国成立不久,有20多个省市办起了妇女刊物,每省至少一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妇女理论的研究进一步解放思想。
1982年11月26日的 《解放日报》新论版上所载的《妇女问题杂议》一文指出:“重男轻女思想的回潮,要求我们加倍重视妇女学研究。”此文两次使用“妇女学”这一概念。这是在中国的理论报刊上第一次出现“妇女学”这一学科名称。1984年由全国妇联主办的《妇女工作》第9期上又发表了 《完善和发展妇女学问题》。《妇女工作》的编者为此文加了一个很长的按语。这是中国妇女学的第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提出的 “妇女的特点”、“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妇女解放的道路”、“妇女的教育”、“妇女的组织”、“妇女运动史”、“妇女学说史”、“研究方法”等八个方面,尽管比较粗糙,但在当时是有新意的。1986年1月27日,《中国妇女报》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之后,发表了题为《迎接妇女学的黄金时代》的文章。该报在“编者按”中指出:“我们相信,经过一个自下而上,从自发到自觉、从零碎到系统的探索之后,一门新的综合研究妇女问题的学科一定会产生。”
按语是战鼓,是春雷。随着全国妇联一报一刊两个按语的相继问世,妇女学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蓬勃发展。
- 2010-03-08三明市总工会举办“三八”女职工民族舞比赛
- 2010-03-08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
- 2010-03-08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周年贺信
- 2010-03-08中国230多位女性任省部级领导 最头疼男女关系
- 2010-03-08纪念“三八”妇女节一百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