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孔子》与电影的‘中国制造’”学术研讨会,就影片《孔子》的艺术创作、产业特性以及电影的文化传播引发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与会的专家认为,《孔子》尽管是一部商业影片,但气质上具备了文艺片或曰文化电影的特性。有学者指出,《孔子》是一部相当独特的作品,是一部精心打造的电影,它结束了中国基本没有古代文化巨匠传记片的历史,并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这种传记片不仅有益于华人进一步了解本民族历史,同样也会为海外友人接触中国文化提供某种形象化的展示。有学者认为:历史人物的传记通常是很难拿捏到位的,所幸胡玫执导的《孔子》拍成了一部追求理想追求信念的朴实传记片,让人们通过他的生平去了解孔子其人,并重新拾起精读古典文化典籍的兴趣,引起人们关照自身精神状态的热情,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是一种高明的主旋律,难能可贵。
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各位与会学者也指出了影片的一些不足,就形式与内容的处理、塑造人物、影片的节奏感、故事性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有学者认为: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握人物的基调,刻画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胡玫版的《孔子》由于受到商业片制作环境的挟制,尽管拥有先进的制作技术却无法完成对孔子这个历史人物的完整刻画,影片对孔子思想的表述表面、片面,孔子的形象也支离破碎。还有人指出,半部影片着重戏剧性和传奇性,展现了很多战争大场面,但孔子成了一个运筹帷幄会唱空城计的“孔明”,没有新鲜感,后半部讲述孔子遭驱逐离乡背井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每个故事匆匆展开匆匆结束造成了叙事空间和时间的局促,另外,《孔子》的镜头语言极尽夸张和奢华,但非常缺乏个性,和以前拍摄的武侠大片没有太大区别。
尽管大家对电影的判断可能千差万别,但是这样的研讨活动,从专业的学术的角度来讨论,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的。
- 2010-02-23陈云长征路上“神秘失踪”
- 2010-02-23转变发展方式重在“加快”“见效”
- 2010-02-23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 2010-02-23在服务海西科学发展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 2010-02-23加大统筹力度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