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真正实现了哲学抽象和政治实践的统一,从而明确了政治价值的党性。在政治领域,马克思要实现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取代资产阶级自由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在哲学领域,马克思实现了从抽象的个人向现实的人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了工人阶级的历史具体性,用现实的普遍性化解抽象的普遍性,从而为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类解放提供了现实的实践形式,为冲破资产阶级社会“抽象性”的具体分析提供了实践的历史主体,为批判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提供了实质性的具体内容,从根本上颠覆了作为普世价值的资产阶级思想统治。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与资产阶级蓄意制造的自由正义的普遍性幻觉相比,阶级斗争要比它更具有普遍性,而且这是历史真实的普遍性。正是由于这种阶级对立的存在,政治价值的党性才愈加鲜明起来。因此,必须用阶级分析取代“普遍正义”的幻觉,用共产主义世界观取代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世界观。
四、鼓吹政治价值普适性的实质和危害
鼓吹政治价值普适性,鼓吹普世价值的实质是淡化意识形态,意图实现“非意识形态化”。更为严重的是,鼓吹政治价值的普适性,淡化意识形态的本质是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中性化、普遍化、神圣化、绝对化为超阶级和超时代的所谓的普世价值,然后用所谓的普世价值来置换资本主义价值的概念,从而用资本主义价值观来取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际上,普世价值与资本主义价值是同义但不同表达形式的同一个概念。
鼓吹政治价值普适性的危害有三个:
一是在理论上消解共产主义理想,从而以历史终结的名义确立资本主义在道德和价值上的至高点。鼓吹普世价值的最终目的就是确立资本主义不可超越性,把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及其制度架构作为历史的终点。鼓吹“历史的终结”的弗朗西斯·福山曾经坦言:他和马克思一样,都承认历史有一个终极目标,但这不是马克思所认为的共产主义,而是今天的资本主义。因此,历史在这一制度前终结了。国内也有媒体公开宣称,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等意识形态,是人类文明的核心,是人类在长期进化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普遍世界意义的价值准则,以及由这些准则所规定的基本制度,是“最高文明境界”,是“任何民族最终的制度进化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