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仅能够救中国,更能够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不仅能够创新马克思主义,更能使人们在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更加相信社会主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途中,人民真实感受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正确性) 和价值性( 吸引力),真实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切实体验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带来的利益满足,享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带来了的情感依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一定的价值认同。如是,人民更易从心理上认同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憧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指引的美好未来。
(三)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具活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的结合,而这种结合表现在传播学上就是传播信息与传播环境的互动。在传播学中,信息与环境的互动是为了不断地在反馈中搜集、整合、优化信息,从而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理论飞跃,都可以看作是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针对中国这个实际环境的一次主动适应,从而更好地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现实问题。
正是因了不断的理论创新,我们党方才能够紧贴时代的脉搏,始终保持先进性;而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断的理论创新中,我们使马克思主义这种理论体系在动态的社会结构中一步步趋近人们的生活实际,更好地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更丰富地充实人们的精神,在主流话语体系的不断增强中,产生“螺旋”效果。
也因了这种不断的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始终充满新鲜的信息,容易引起受众的选择性注意,进而产生更多的互动,对其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信息整合,这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丰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一开始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它承担着解决中国革命实践问题的重大历史使命。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是传播过程中针对中国实际问题所给出的创新回答。马克思主义16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就在于它始终能够与时代同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不断前行,就在于它能够始终解决中国在不同时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实践不断修正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不从根本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就会偏离正确方向,中国人民还将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而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创新的能力与勇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就会僵化和停滞,就会因与时代脱节而被人民选择性摒弃,从而失去传播的根本价值与意义。
- 2009-12-29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009-12-29古田会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 2009-12-25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2009-12-25冯俊: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关系
- 2009-12-24李君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中共和苏共有过两次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