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无论从广度和深度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作为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政治体制,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便逐步显露出来。邓小平看到了并明确提出了这一问题。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的论述,集中体现在他1986年的讲话中。1986年6月10日,他《在听取经济情况汇报时的谈话》中提出:“现在看,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一九八〇年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但没有具体化,现在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不然的话,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官僚主义,拖拖拉拉,互相扯皮,你这边往下放权,他那边往上收权,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同年6月28日,他又说:“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在此后的9月至11月,他在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几次谈话中,又反复指出:“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因此,“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邓小平的一系列论述,深刻地揭示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二者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只有使二者协调发展,同时进行其他领域的改革,才能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 2010-01-04<图书连载>第一章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产生
- 2009-12-31邓小平的体育情结
- 2009-12-24《邓小平年谱(1904—1974)》出版发行
- 2009-12-21地方人大设常委会决策幕后:邓小平批示后获通过
- 2009-12-21邓小平:从抗日主将到推动中日友好的历史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