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当选之后,“反华”政策和事件接二连三:美国政府把贸易最惠国待遇与中国的人权挂钩;国务院每年公布中国在人权和宗教信仰自由方面的表现;美国政府在谈判中刁难中国,不允许中国顺利和及早进入WTO;美国舰船对中国货轮“银河号”进行非法骚扰和裹挟;美国国会通过决议邀请李登辉访美;美军派出两个航母编队进入台湾海峡;美国奥组委投票反对中国主办2000年奥运会;美国B-1轰炸机投弹炸毁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当然,克林顿并不是死心塌地的反华派,在对华政策上也越来越务实。1998年,时隔9年之后,美国总统再度访华。克林顿在北京重申了美国对台的“三不”政策,并在任内批准了中国加入WTO。克林顿可能是美国政客选举时讲一套,执政后搞另一套的典型范例。
2001年小布什勉强当选总统不久就明确表示如果大陆敢于武力统一台湾,美国会竭尽全力保卫台湾。不久,美国间谍飞机与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的战机相撞,美军机组被扣押,中美关系面临巨大挑战。撞机事件虽然以美方道歉而获得解决,布什总统和美国军方对中国怨恨骤增,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变数。9·11恐怖分子对美国本土的袭击从根本上改变了布什的对华政策,中美关系从2001年前后的战略竞争者变成了2005年前后的利益攸关者,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事,朝鲜和伊朗的核问题和控制气候转暖的需要将华盛顿和北京挤上了一条船,同舟就要共济。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小阳春。
2009年,奥巴马入主白宫。奥巴马的美国已不是克林顿或者小布什的美国。奥巴马是中美1979年建交之后在就任第一年就出访中国的美国总统。在他到来之前,胡主席已经与他在伦敦、纽约和匹兹堡三次晤面,奥巴马也曾表示中美关系是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奥巴马访华的最大成就可能是与中国签署了联合声明。这个公报既表明美国对中国核心利益的关注,也挑明了中美之间的分歧,务实,平等,可操作性很强。
从小罗斯福到奥巴马,前后76年,13位总统的对华政策对中国的外交和内政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的确特殊,这个在今天更为显著的性质的主要表现就是美国人有“改变”和“利用”中国的嫌疑,而这样的政策基本都是从美国的利益出发,很少考虑中国人的情感和利益。中美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直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但是每次双边关系的重大转折的诱因都是实际的国家利益。
(2)从1933年起,美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影响远远大于中国对美国的影响,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美国总统分别是杜鲁门、尼克松和卡特。杜鲁门1950年的干预朝鲜战争的决策使得台海不能统一;尼克松1972年的破冰之旅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卡特1978年的决定使中国从一定程度上有了进行改革开放的和平环境和技术转让、利用国外资金的便利条件。随着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萎缩和中国国力的相对提升,中国对美国的影响也将梯次上升。
(3)从历史上看,美国人并不仇视中国人,但也不太看得起中国人,这可能是总是高高在上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后裔的老毛病。在中国崛起之后,之前的看不起就可能会转化成不信任和恐惧。如果中国不能很好地把握和看待自己的崛起,或许会与美国交恶,而与美国交恶有可能对中国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 2009-12-09美国驻华大使:中美关系比政治利益更重要
- 2009-12-01张晓卿:解读“一个大马”理念 需关注中美关系
- 2009-11-30李道豫:中美关系具有两面性,要“听其言观其行”
- 2009-11-30中美关系 “温故而知新”
- 2009-11-19奥巴马结束首次访华 中美关系重新定位